熙宁蜡祭十三首

惟蜡有祭,报神之功。
全聚万物,来享来崇。
承诏揶事,不忘肃雍。
灵之格思,福禄来崇。

作品评述

《熙宁蜡祭十三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该诗描述了蜡祭仪式的庄严和敬意,以及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感恩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只有蜡祭才能报答神明的恩德。
万物齐聚,前来享受和崇拜。
依照皇帝的诏令,庄严而喜庆。
不忘记敬重和祭祀的仪式。
灵感迸发,福禄荣崇。

诗意和赏析:
《熙宁蜡祭十三首》展现了隋代人们对蜡祭仪式的认真态度和虔诚之情。蜡祭是一种古老而庄重的祭祀仪式,用以向神明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诗中提到,蜡祭是唯一能够回报神明功德的方式,人们在这一仪式中全体齐聚,不分贵贱,共同享受和崇拜。诗人强调了蜡祭的庄严性,描绘了人们对仪式的严肃态度和对神灵的敬重之情。

诗中还提到了承诏揶事,即依照皇帝的诏令进行的祭祀活动。这一点显示了蜡祭的重要性和庄重性,同时也彰显了皇帝对神灵的敬仰和对人民幸福的祝福。诗中的灵之格思和福禄来崇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神明的思考和启迪,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祭祀仪式所带来的福祉和荣耀。

总的来说,《熙宁蜡祭十三首》以庄重而敬虔的笔调,描绘了隋代人们对蜡祭仪式的认真态度和对神明的敬仰之情。诗词中蕴含着对传统仪式的重视和对神灵庇佑的感激之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嵩山归路绕天坛,雪影松声满谷寒。君见九龙潭上月,莫辞清夜访袁安。

红盘花上绿烟微,风转天香暖著衣。行遍四桥闲伫立,碧波时有彩怨飞。

寄家苕霅上,万里故乡愁。未入金门奏,还为玉局游。孤忠徒耿耿,一病竟休休。为国惜人物,凄然老泪流。

存亡三十载,事过悉成空。不惜沾衣泪,并话一宵中。

从来贫贱少先容,况复娇痴入汉宫。一朝掩面辞君去,始悔无金买画工。

从来芳事无时歇,雨洒风飘且莫悲。收拾苍苔成艾紬,茶山后有放翁诗。

暖烟红炬雨飘香,珠箔沈沈下建章。有焰只凭心一寸,无愁虚滴泪千行。流苏帐里回残梦,白玉台边映宿妆。若到蓬山留夜直,金莲应照佩锵锵。

长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盘径三尺;忽看擘地出人间,桂树扶疏如淡墨。揽衣独立镜湖边,风露万顷秋渺然;开帆讵必入东海,骑鲸便可追飞仙。冰壼玉瀣侵骨冷,醉看孤鸾舞清影。夜阑归舍人已眠,却倩天风为吹醒。

飞凫仙令气如虹。脱屐向尘笼。凌烟画像云台议,似眼前、百草春风。盏里圣贤,壶中天地,高兴更谁同。应怀得隽大明宫。无事老冯公。玉山且向花间倒,任从笑、老入花丛。三径步余,一枝眠稳,心事付千钟。

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尺素本空空。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

好是三春景,都在百花轩。美人眠不成梦,早已绣帘掀。分付海棠睡足,检点牡丹开未,桃李寂无言。叶露联珠络,枝月坠金盆。树铃索,高障槛,补篱藩。丁宁莺燕蜂蝶,上下莫争翻。遥想韶光九十,只恐花飞一片,瘦减玉颜温。不惮银瓶冷,汲井沃芳根。

天女飞花现化城,禅房深处想神清。斋心正使无低唱,拥鼻何妨效洛生。

挑尽灯花夜未眠,清寒浑忘是春天。霜侵绿鬓张居士,空坐书帏三十年。

南宫幸袭芝兰后,左辅曾交印绶来。多病未离清洛苑,新恩已历望仙台。关头古塞桃林静,城下长河竹箭回。闻说随车有零雨,此时偏动子荆才。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来时秋不见桃花,空树寒泉泻石涯。争得时人见鸾凤,不教身去忆烟霞。

鸟迹分明在帝台,管弦声里辄书来。回头一觉风流梦,犹得朱门傍水开。

六朝晴树一江秋,尽入风烟顶{左宁右页}头。老手更擎江色出,小亭景却胜於楼。

深沈三洞启真都,万乳千葩状绝殊。驰驿方朝金阙去,涤尘来饮碧琳腴。

已有清阴逼座隅,爱声仙客肯过无。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