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景

衮风柳絮乱溪桥,一抹轻烟野外遥。
独钓渔翁占江上,耦耕农父伴山腰。
黄鹂百转趁红日,白鹭一行登碧霄。
只怕时光如水迅,前村忍听一声蜩。

作品评述

《野景》是宋代诗人陈普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衮风柳絮乱溪桥,
一抹轻烟野外遥。
独钓渔翁占江上,
耦耕农父伴山腰。
黄鹂百转趁红日,
白鹭一行登碧霄。
只怕时光如水迅,
前村忍听一声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野外景象,展示了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诗中通过描写衮风柳絮乱舞在溪桥上,轻烟远离野外的景色,以及独自钓鱼的渔翁和忙碌耕作的农父,传达了自然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相互交融的意境。黄鹂在红日下高声地唱歌,白鹭一行飞向碧霄,展示了大自然生态的美妙与活力。然而,诗人也表达了时光匆匆流逝的担忧,令人不禁感叹时光短暂,而他忍不住停下脚步,聆听一声蜩鸣,感叹时光的飞逝。

赏析:
《野景》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类生活的和谐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衮风柳絮、轻烟、黄鹂和白鹭等,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受。同时,通过渔翁和农父的形象,展现了人们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和谐共生的关系。诗末的时光与蜩鸣一起,传递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忧思,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珍惜和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担忧,呼应了人们对岁月易逝的感伤。《野景》以简练、自然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唤起读者内心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共鸣,引发思考和感悟。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推荐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平湖秋色晓苍苍,鼓枻声传浦溆凉。鸿雁欲来天拍水,蒹葭初老露为霜。菊荒甫里人何在,鲈入松江兴转长。不用临流重怀古,苇花菱叶满沧浪。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盛德归冥寞,斯文转寂寥。声名昭信史,功业在清朝。遗表祈天切,忠魂入地遥。九重思亮直,应作楚辞招。

上头圆盖下方盘,中夹痴憨白肉圆。九窍八骸浑不识,更来底处觅心安。

百尺寒泉浸崖腹,藓蚀题名不堪读。只今此味属谁论,自把铜瓶汲新渌。

澒洞风号木,萧条雨滴阶。忽思穿两屐,聊用散孤怀。赤脚舂畲粟,平头拾涧柴。先师有遗训,万事忌安排。

欲上隋堤举步迟,隔云烽燧叫非时。才闻破虏将休马,又道征辽再出师。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

泉形如盌水波圆,一勺之多可悟全。试看灵湫轻洒处,甘霖顷刻遍秦川。

鬓毛不患渐成霜,有托琴书子一双。既乏长才康盛世,无如高枕卧南窗。明知筋力难为强,犹说云山未树降。多谢故人相爱甚,辙鱼幸免困西江。

君家有美竹,绕庐千百个。种时意虑深,别后年华过。颜色日益新,根本久已播。石间鸣溜去,烟外哀禽和。子特何依因,兹焉辜啸卧。慈亲齿发暮,学宦非敢惰。风云乖会遇,羽翼顿摧挫。遗经极精究,收功若计课。怀策游钜公,鲠语几喙唾。忍腹大穷归。离魂费招些。予尝欲论荐,身微

惟清惟肃,靡闻靡见。举备九成,俯终三献。庆彰曼寿,胙彻嘉荐。瘗玉埋牲,礼神斯遍。

日夕望苍崖,崭崭在天外,及来步其巅,下见河如带。半壁云树昏,山根已滂霈。

二月湖山把酒中,呼猿洞口水涵空。醉来剥尽新花蕊,百叠生红未见风。

心地荒芜旷几春,朅来邂逅共耕耘。交情正喜清如水,归兴那知去似云。百首漫劳频寄远,一樽终拟再论文。胡为竟尔乖前约,寂寞车音杳不闻。

云晴春鸟满江村,还似长安旧日闻。红杏花前应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草檄头风愈,吟诗疟鬼藏。三年如昨日,多难更殊乡。涧底秋花小,枝头病叶黄。饥餐并困卧,平地有仙方。

去郡五里安国寺,断蓬荒绦成丘墟。郡人不置瓜李嫌,公亦甘与泉石居。想憎俗事败人意,独愿打火勤三馀。今人不出如处女,陋室屋暗百不如。闻君读书胡乃尔,政恐心地忘芟锄。前辈浑厚应有此,难弟难兄俱可书。

故国王孙佩碧兰,春去凉月倚朱阑。玉箫曲趁莺声转,金鼎香随蝶梦残。碧沚波清堪把钓,黄尘风急倦弹冠。外家文采惟君在,笑我冰髭跨晓鞍。

浅水平沙冻鸭眠,秋声和过石桥边。寻君兼得寻诗兴,野树江云欲雪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