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省门吟

落去他,两两三三戴帽子。
日暮祖侯吟一声,长安竹柏皆枯死。

作品评述

《尚书省门吟》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绘了长安城的凄凉景象,以及人们对往事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尚书省门”指的是唐朝的尚书省,意味着官僚制度的废弃与破败。开篇写道,“落去他,两两三三戴帽子。”表达了过去繁荣昌盛的宫廷已不再存在,往昔的辉煌已经消失。人们失去了以往的身份与地位,只能依靠佩戴帽子来维持尊严。

接着诗人写道,“日暮祖侯吟一声,长安竹柏皆枯死。”这句诗意蕴涵深远。日暮时分,传来一声悲凉的吟唱声,表达了尚书省门的荒芜与寂寞。长安的竹柏树是古代寓言中象征永恒的树木,但在这首诗里,它们却已经干枯死去,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一切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整首诗虽然只有很短的几句,但是通过描绘长安的废弃景象和人们的尊严丧失,表达了对往昔繁荣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思索。诗意深沉,带有一种凄凉的情怀。

诗歌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凝练的文字,展现了长安城的凋敝景象和人们沉重的心情。诗人将宏大的历史变迁与深刻的个人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寥寥几个字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意境,引发读者对兴衰、时光的思考。

同时,诗人运用了形而上的手法,将长安城内已经枯死的竹柏形容为“长安竹柏皆枯死”,有一种象征性的意味。这种象征性的运用,加深了诗词的意境,增添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感慨。

总之,《尚书省门吟》是一首唐代诗歌中短小精湛的作品,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更迭和个人的悲伤之情,让读者在几个简单的字句中感受到深沉的哲理和情感。

作者介绍

祖咏,洛阳人。登开元十二年进士第,与王维友善。诗一卷。

诗词推荐

夜月抱秋衾,支枕玉鸾小。艳骨泣红芜,藏陵三十老。卧闻秦王女儿吹凤箫,泪入星河翻鹊桥。素娥划袜跨玉免,回望桂宫一点雾。纷红小蝶没柳烟,白茅老仙方瞳圆。寻愁不见入香髓,露花点衣碧成水。

鸡猪鱼蒜,逢著则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记误)且忆马宾王来事可为云语,因感而赋此,以见其志云淡中庭暝色,初遣奠,夜寒凄。对草草杯盘,昏昏灯火,客里京师。比量旧年心事,笑蹉跎、书剑向来非。谁着朱衣白兰,春风三拜龙墀。山妻稚子竟何为。温饱汝嘻嘻。怅故国丘山,苍烟乔木,卿月空辉。葵心要须倾日,道等闲、

忆昔胡儿入控弦,官军迎战北山边。笳箫有主安新葬,蓑笠无人垦废田。兵散荒营吹戌笛,僧从败屋卢茶烟。遥怜钟阜诸峰好,闲锁行宫九十年。

葺金细弱。秋风嫩、桂花初著。蕊珠宫里人难学。花染娇荑,羞映翠云幄。清香不与兰荪弱。一枝云鬓巧梳掠。夜凉轻撼蔷薇萼。香满衣襟,月在凤凰阁。

石首邑易治,难山政可师。弦歌聊戏耳,谈笑以为之。省德多餐饭,勤官少作诗。交情毋恃旧,公事定相规。

翻云覆雨纷轻薄,万端不如三白乐。岁事相关国重轻,天意亦知人忖度。前年不雨旱为崇,今年不旱螟为恶。造物与人著力深,一饱年来何落落。宜春先生古君子,撑肠万卷一丘壑。吟哦乍拟柳飞絮,感慨相辉花有萼。商量雪意驰一骑,改变天容翔万鹤。翻思五十乾道年,是非一律无今昨。

投老身名信陆沉,欲将白发寄遥岑。赋诗未敢师彭泽。抱瓮真堪友汉阴。江面飞桥夸壮丽,山腰卧石必幽深。公才清绝参奇观,慰我和年去国心。

阮客身何在,仙云洞口横。人间不到处,今日此中行。

台家水利有科条,膏润千年废一朝。安得能言两黄鹄,为君重唱复陂谣。

梅雪弄芳馨。饯日迎辰契月蓂。争着琴堂称贺处,娉婷。满捧霞觞璨鲤庭。鹤等更龟龄。八十仙翁醉复醒。好倩洛阳驰誉手,丹青。乞与人间作寿星。

二年中散似稽康,此日无功换宠光。唯有一般酬圣主,胜于东晋是文章。

修水相望无百里,从来人物胜西昌。弘斋自是朝阳凤,伯仲行看接翼翔。

佛灯已暗还吐,旅枕才安却惊。月色看成晓色,溪声听作松声。

猎猎风吹雨气腥,谁翻碧海踏天倾。如何农畯三时望,只得官蛙一处鸣。何处断虹残冷落,有时斜照暂分明。当车收辙云藏迹,依旧晴空万里平。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

阴阴春日暖风轻,新水溪湾到岸平。宿雨湿山深树暗,夕阳开浦远山明。

三世诸化同此路,天无门兮地无户。森罗万象一光吞,历劫不曾少盐醋。

忠靖由来世不殊,昔年我亦见今謩。至今犹有家风在,却恨丘原起日无。

密叶凝华承玉{左户右巳},附枝交影荫银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