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府大同王太尉六首

暂辍居留从洛邑,坐棠亦恐不多时。
皇储新策闻求辅,位冠春宫更是谁。

作品评述

《上知府大同王太尉六首》作品评述:《上知府大同王太尉六首》出自 le_cha诗词大全

作者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翠帟排银烛,金炉飘篆香。人情感佳节,天气踏新阳。醉怯醇醪酒,寒知碧瓦霜。明朝指天阙,万寿献君王。

翁饥不能具小餐,儿冻何由成复褌?藏书充栋读至老,固愿少出苏黎元。念当万事度可否,肯使一恨弥乾坤。古来贤达多晚谬,千载遗笑绮与园。老翁肝心等铁石,他年骨朽此固存。村沽虽薄亦取醉,起看江月倾金盆。

黄山高处敞层台,伊昔规模想壮哉。江上依然双阙在,日边不见六龙来。落花啼鸟空遗恨,翠竹青松且漫栽。先是老怀多感慨,每来吊古一兴哀。

杜陵老翁身转蓬,浣花溪头诗更工。向来隐语最沉著,锦宫化里看晓红。想当绕树经营时,吟思拍拍春醅农。重跗叠萼今胜昔,五百年远谁为容。使君结庐沧江上,补处不隔牛马风。竹蹊花坞穿窈窕,佳趣似是桃源同。一年好春海棠擅,隔墙恨不载酒从。颇闻花阴喧语笑,何似橘仙隐巴邛。

古寺山环合,崎岖路仅通。一庵寒闭户,群木夜号风。幽胜穷探尽,尘劳洗涤空。兹游恐不再,聊记小诗中。

舍南巷北水同流,稻菽参差各自谋。不料多村能转物,更怜无地与伸头。蛛丝委南架诗愠,鹭羽空陂菡萏愁。好在夜深明月满,人间地下两悠悠。

牡丹枝上先春蕊,翠可坛边未雨虹。知有文章光万丈,钟成佳气满黔中。

以逊而绵者,居然古性情。温恭瞻道貌,响浪听心声。施药痊诸病,留田与后耕。日予拜嘉惠,欲报乏连城。

人生天地间,海中一浮沤。欲求无厌心,无乃不胜求。知足有真乐,不然多悔尤。浅儒急名誉,夸人矜智谋。语默偕蟪蛄,生死等蜉蝣。不如知足者,澹然乐忘忧。袖手阅万变,默坐观九州。众舍吾独存,同波终异流。君看至足处,无得亦无修。万物固皆备,反照靡不周。昧者强务外,巧伪

昔作匆匆去,今成缓缓归。江山苦招隐,鸥鹭信忘机。已分渔舟老,还思雁序飞。天公知客意,帆饱水生肥。

门前露草嫩,极目遨青龙。策杖不知远,看山兼别峰。晓厨寻晚笋,客供摘新菘。舌下清肥足,何劳细肋供。

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

三年独立已成僧,欲与何人说葛藤。夜夜隔墙囚叫佛,三生因果伴孤灯。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三清宫殿隐昆巅,日月光浮起紫烟。池沼泓泓翻玉液,楼台叠叠运灵泉。青龙乘火铅为汞,白虎腾波汞作铅。欲得坎男求匹偶,须凭离女结因缘。黄婆设尽千般计,金鼎开成一朵莲。列女擎乌当左畔,将军戴兔镇西边。黑龟却伏红炉下,朱雀还栖华阁前。然后澄神窥见影,三周功就驾云輧。

背郭衡门迥,栖迟一径幽。隔帘风挟雨,虚阁晚生秋。水鸟日堪狎,村醪客可留。不嫌成简略,烦为过溪头。

拥马懽呼夹道迎,诏书洛社起耆英。史筵载笔联翁季,政路题名接弟兄。新政期公皆一律,故交惟我得忘情。正邦须自明伦始,要伏公开万世程。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班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扇锦翼,雄风生。双雌同饮啄,趫悍谁能争。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所贵旷士怀,朗然合太清。

有二比丘犯淫杀,自嗟自怨无觉察。远栖林野望成真,自业茫茫谁摆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