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词七首

轻柔多称地多宜,才种纤桃又引枝。
不及垂阴向黎庶,春风一路送亡隋。

作品评述

《柳枝词七首》是宋代诗人张咏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柳树的柔美与生命力,以及春风送别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枝词七首

轻柔多称地多宜,
才种纤桃又引枝。
不及垂阴向黎庶,
春风一路送亡隋。

中文译文:

柔美多称道,适宜多所生长,
纤弱的柳桃树又发出新的枝条。
无法与垂阴的大树相比,面向黎民,
春风一路送行,送别亡隋。

诗意和赏析:

《柳枝词七首》描绘了柳树的特点和春风送别的场景,通过对柳枝的描写,表达了柳树的柔美、生命力和适应性。首句"轻柔多称地多宜",表明柳树柔美的特质备受称赞,并能在各种地方茁壮成长。"才种纤桃又引枝"一句描述柳桃树的种子才华横溢,引发了新的枝条生长,显示了柳树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

然而,诗中提到柳树与垂阴的大树相比,不及垂阴之树所能为人们提供的阴凉和庇护。"不及垂阴向黎庶"这句表达了柳树在功能上的局限性,暗示了柳树对于人们的作用相对较小。

最后两句"春风一路送亡隋"则描绘了春风送别的情景。春风代表着新的希望和离别的气息,它轻轻吹送着亡隋者,象征着人们离开、告别的旅程。这里的亡隋可能指的是隋朝末年的动荡和灭亡,诗人通过春风送别的场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离散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柔美的描绘和春风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力和适应力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变迁和离散命运的反思。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给人一种柔美而深邃的感觉,展示了宋代诗人张咏的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推荐

吹来一圳报秋知,玉露金风正及时。戴了凉巾披野服,桂花香里看唐诗。

衰发如枯菅,残齿如败屐。取米鬻薄糜,便足度晨夕。欲知死远近,不必讯龟筴。四序忽已过,如数堠双只。发装陌上亭,具食水边驿。会当一日归,岂有终作客!

京尘漠无聊,客书闻报罢。拔身众人後,载水千里下。微装困无余,归马剧连跨。邈无失时叹,抗举与俗谢。但言废文学,从今益休暇。诗书得穷搜,朋友可邀迓。如解万里骏,脱去衔轭驾。虽时念亲贫,叹息忽自诧。已如婴儿啼,心在声不嗄。悲乐于俗异,使我喜失诧。吾闻百年生,暂就

当年宋壁。血拥河流赤。全护东南形胜,百易万、五神力。人心同奋激。立此生民极。哀角载歌霜晓,?琼ⅳ、圣容怿。

一间何阔昔未有,拟遣苍头问安否。果然示疾毗耶城,静看医方出吾肘。平生豪气干青云,客疾来侵岂能久。已知筋力却几杖,复见精神照窗牖。花时倏忽风雨过,无语酬春愧颜厚。管城端复束高阁,公不自倡谁为首。俄惊肆笔出在篇,聊示作家三昧手。我今方觉疾病婴,岂是同生值阳九。

听风听雨,春残花落门掩。乍倚玉阑,旋剪夭艳。携醉靥。放溯溪游缆。波光撼。映烛花黯澹。碎霞澄水,吴宫初试菱鉴。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

雨过残阳明远树。树底鸣蝉无数。临水人家住。靠西便入江南路。曲迳通幽深几许。翠竹短窗无暑。小立凭肩语。个中曾是孤眠处。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暇日薄言出,郊原列薜萝。为将芳草歇,亦是别君多。即槛看红药,开尊面绿荷。晚来烟径上,率尔遂长歌。

岳镇中天司下土,名山宫殿锁云扃。固知正直作威福,岂徇往来惟醉醒。封禅今无秦汉侈,降生谁是甫申灵。何当弭节朝双阙,一曲钧天梦帝庭。

忆昔观光际,温颜获屡亲。奖提烦叔父,驽蹇负前人。幸会逢今日,飘飘愧此身。捧觞陪子侄,深觉仲容贫。

烛花半作紫芝开,诗兴频遭白雨催。只有睡时愁可遣,春愁又向梦中来。

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戏之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淮滨益时候,了似仲秋月。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高斋属多暇,惆怅临芳物。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

一枝仙桂两回春。始觉文章可致身。已把色丝要上第,又将彩笔冠群伦。龙泉再淬方知利,火浣重烧转更新。今日街头看御榜,大能荣耀苦心人。

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

种花南堂南,堂毁花亦瘁。理畦西轩西,花好未忍弃。殷勤沷陈草,秋雨流入地。移根傅生土,指日春风至。花来本陈洛,盈尺不为异。力求禾叶枝,更与一溉水。人功诚已尽,天巧行可致。我老百不为,爱此养花智。

杜宇蜀帝魂,啼时吻流血。知有思归人,日夜啼不绝。吾归渺无期。汝啼岂易说。故宫春草深,高堂满簪雪。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1],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2]兮,无使尨[3]也吠。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