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扇

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
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凉奈尔何。
汉代谁令收汲黯,赵人犹欲用廉颇。
心知怀袖非安处,重见秋风愧恨多。

作品评述

《感秋扇》是苏辙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秋日看到一把旧扇子时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团扇经秋似败荷,
丹青彷佛旧松萝。
一时用舍非吾事,
举世炎凉奈尔何。
汉代谁令收汲黯,
赵人犹欲用廉颇。
心知怀袖非安处,
重见秋风愧恨多。

诗意:
这把团扇经过秋天的吹拂,看起来像是凋谢的荷花,画上的图案也仿佛是旧时的松萝。有时候放下一些事情并不是我个人的选择,整个世界的炎热和寒冷又与我何干呢?汉代的统治者是谁让收汲黯离开的?赵人依然希望能够利用廉颇。我心里明白,怀着某种心事的人并不会感到安宁,再次感受到秋风,让我愧疚和悔恨更多。

赏析:
《感秋扇》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一把经过秋天风吹的团扇,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以扇子作为形象的比喻,将秋天的凋零和岁月的流转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疑惑。

首句“团扇经秋似败荷”,通过将扇子与凋谢的荷花相比,抓住了秋天的氛围和变幻,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意境。接着,“丹青彷佛旧松萝”描绘了扇子上的图案,将其与古老的松萝相类比,体现了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传承。

接下来的两句“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凉奈尔何”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自身处境的无奈之情。作者意味深长地表示,有时候放下一些事情并非个人的选择,对于整个世界的兴衰和冷暖,个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接下来的两句“汉代谁令收汲黯,赵人犹欲用廉颇”涉及历史典故,暗指古代政治中的人事变迁。汉代的统治者谁让收汲黯离开的?而赵人仍然希望能够利用廉颇。这些典故的引用,增加了诗词的深度和内涵,表达了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最后两句“心知怀袖非安处,重见秋风愧恨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悔恨之情。心系某种事情的人无法感到安宁,再次感受到秋风,让作者愧疚和悔恨更多。

整首诗词以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背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感慨。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离别时,古原草色凋零,
披荆斩棘显勇气。
归程远,万里长征心不惧,
脚踏实地迈渐行。
望乡处,亲人泪满眼,
别离之情难言谢。
携手行,相伴一程有多好,
永远记于心间!

诗意: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描绘了离别时古原的草色凋零,展现了作者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诗人说道,离别后的归程虽然遥远,但他心中不惧怕,会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当望见故乡时,亲人的泪水充满了眼眶,离别之情难以言表。但只要携手同行,相互陪伴一程,就是多么美好,这份情谊将永远铭记在心间。

赏析:
《感秋扇》是苏辙的作品,该诗以秋天扇子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描绘扇子经过秋天的风吹,看起来像凋谢的荷花,画上的图案又像是旧时的松萝,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处境的疑问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通过对扇子的描绘,将秋天的凋零和岁月的流转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意境。秋天是世间事物凋零的季节,扇子经过秋天的风吹,衬托出岁月的沧桑和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凉奈尔何”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处境的无奈之情。诗人暗示,有时候放下一些事情并非个人的选择,个人对于整个世界的兴衰和冷暖能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呢?

接下来的两句“汉代谁令收汲黯,赵人犹欲用廉颇”涉及历史典故,暗示古代政治中的人事变迁。汉代的统治者谁让收汲黯离开的?而赵人仍然希望能够利用廉颇。这些典故的引用,增加了诗词的深度和内涵,表达了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最后两句“心知怀袖非安处,重见秋风愧恨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悔恨之情。心怀某种事情的人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再次感受到秋风,让作者感到愧疚和懊悔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尚书未出守,爱子向青州。一路通关树,孤城近海楼。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

日月高奔,金波满泛,七返九还延祚。真精应物,大道潜身,恍惚妙通玄路。直待阳生,造化神丹,龙虎紫霄天府。这瑶函、宝篆天机,须仗至人开悟。长生道、固蒂深根,仙家活计,烹炼汞铅为务。炉辉五彩,鼎耀三光,识取本来宗祖。明月楼前,睹个金蝉,飞舞翠峰明宇。把凌云一志,

圃迥人全寂,池清虑自消。萍根微著水,荷叶欲穿桥。今岁知何故?秋阳尔许骄。追凉犹有处,此老未无聊。

竹如鹤脚瘦交加,惊识英英玉露沙。一见已知仙同健,高於越箭更无差。

秋风吹客樯,节物叹遐方。岁事忽云暮,吾行殊未央。霜清汉水绿,日落楚山苍。此去三巴路,无猿亦断肠。

云意不知沧海,春光欲上翠微。人间一堕千劫,犹爱梅花未归。

风不定。吹漾一帘波影。归燕无期春正永。海棠眠未醒。筝雁别来谁整。好梦不堪重省。闲看鸳鸯交素颈。凭阑襟袖冷。

沙上鸥群□戏,云端雁阵斜铺。殷勤特为故人书。写尽衷肠情素。名字纵非俦匹,夤缘自合欢娱。尽教涂抹费工夫。到底翻成啮醋。

君家勋业在盘盂,莫把头颅问钃镂。汉地不埋王莽骨,唐天难庇禄山躯。不随召奭始求老,便学孔明终托孤。十庙英灵俨如在,谩于宗社作穿窬。

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余。尽赐昆耶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

绛路泥尤滑,柴门扫不开。子猷返棹后,不见有船来。

胡马出幽燕,风尘起北陬。天兵偶不利,王气黯然收。六龙守沙漠,谁复为报仇。耿耿孤臣衷,长怀麦秀忧。回首望京阙,血泪相和流。安得众猛士,尽如穰苴俦。戳力共厮分,枭取可汗头。扫清犬羊群,釐复旧神州。奇功勒燕石,芳名播千秋。

人生会有本,本得求自忘。缘来与之俱,源壮流亦长。趋高顾为下,在得良已亡。金仙不吾欺,庄生助之扬。嗟我闻道浅,妄言岂非狂。缅怀终南山,紫翠峨宫墙。二贤谢尘滓,接翼参云翔。相望孰去远,共此爱日光。

三年文会许追随,和遍南朝杂体诗。未把彩毫还郭璞,乞留残锦与丘迟。竹斋琴酒欢成梦,水寺烟霞赏对谁。今日秋风满湘浦,只应搔首咏琼枝。

几回吟杰句,破砚几遭焚。古道不复作,唐风犹可闻。寒於梅傲雪,瘦似竹侵云。近世无郊岛,诗人数到君。

凝眸。悔上层楼。便惹起新愁与旧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公子求贤未识真,欲将毛遂比常伦。当时不及三千客,今日何如十九人。

风色忽西转,坐为千里分。高帆背楚落,寒日逆淮曛。断烧缘乔木,盘雕隐片云。乡关百战地,归去始休军。

天童铁臭老拳头,打杀江湖水牯牛。夜深忽然生个卵,天明推出大日头。晒{左日右良}诸人烝湿处,免教行步滑如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