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莲观音赞

一叶莲舟泛渺瀰,诵观音也戴阿弥。
希奇妙相毫端上,五濁众生知未知。

作品评述

《泛莲观音赞》是宋代释心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片莲花船在广阔的水面上漂流,诵读着观音经文,头戴阿弥陀佛佛冠。奇妙的形象展现在众人面前,五浊众生对此既了解又未知。

诗意:
这首诗词是对观音菩萨的赞美。诗中以一片莲花船作为象征,表达了虔诚的信仰和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通过诵读经文和戴上佛冠,人们向观音菩萨祈求智慧和慈悲,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浊气,得到救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观音菩萨的形象和众生的虔诚。诗中的莲花船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莲花在佛教中被视为纯洁和悟性的象征,而船则代表着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的漂泊。莲花船的漂流象征着众生在尘世中的苦难和迷惑,而诵读观音经文和佩戴佛冠则是一种寻求解脱和救赎的行为。

诗中的观音菩萨被描绘为奇妙而庄严的存在,她具有智慧和超凡的力量,能够救度五浊众生,使他们得到解脱和觉悟。观音菩萨的形象给人以希望和安慰,让人们相信在痛苦和困惑中,有一种超越尘世的力量存在。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信仰和虔诚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和存在意义的思考。它呈现了一种追求超越并寻求救赎的心境,表达了人们对于智慧和慈悲的渴望。通过观音菩萨的形象,诗词展示了佛教思想中的救度与解脱的理念,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宁静和希望的情感。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君诗昨日到通州,万里知君一梦刘。闲坐思量小来事,只应元是梦中游。老来东郡复西州,行处生尘为丧刘。纵使刘君魂魄在,也应至死不同游。

紧去门前栽柳树,逢春先绿向阳枝。

不见六龙驻跸,空余五栝阴森。当日宫前流水,潺湲直到如今。

病退行犹倦,山坡每少休。高枝闻鹊语,浅濑见鱼游。偶有堪乘兴,元无可遣愁。悠然又终日,争路有归牛。

南雪不到地,玄冬偏满山。春风仍料峭,彩袂正斓斑。广厦千间静,虚空一宿閒。此身如羽翼,飞倦始知还。

万象森罗影现中,无头无尾耀玲珑。常光运运从何起,始觉浑身赤挞穷。

先生抱道隐墙东,心迹兼忘出处通。圯下每惭知孺子,床前曾忆拜庞公。已将目击存微妙,直把神交寄始终。此日离违限南北,萧萧班马正依风。

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那时离别后,入梦到如今。

梨传真定间,其甘曰如蜜。君得咸阳中,味兼冰作质。遗之析朝酲,亦以蠲烦疾。吾儿勿多嗜,不比盘中栗。

齿牙零落鬓毛◇,颍水多年已结庐。解组便为闲处士,新花莫笑病尚书。青衫仕至千锺禄,白首归乘一鹿车。况有西邻隐君子,轻蓑短笠伴春锄。

恸哭叫苍天,其如手足然。几年能尔熟,一日弃予先。委翰愁胠箧,赓诗叹绝弦。求儿方画褓,有母况华颠。

红尘垂老得何郎,笔力骎骎到马杨。更拟他年求妙语,青山深趣为君藏。

竹炉听雪坐蒲团,长笑诗人不耐寒。未办貂裘走南陌,肯来高处一凭栏。

长春门里清明日,上苑兰风花鸟繁。焚却纸钱啼泣罢,又随龙辇向西园。

东西飘忽本无心,留碍危檐便不禁。向晚前山风力薄,等閒相引作轻阴。

悠悠漾漾泛烟篷,两耳听彻江声空。水步涉历休折柳,晴宵又泊湋源口。何待月上淮山头,黄昏更好寻泊休。红糟酿鱼可荐酒,剧饮谁能尽五斗。斗斜月出夜已分,江声人语寂无闻。惜无苏仙共此快,独自吹箫离巡砦。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雨露。一蛇羞之。槁死于中野。

渭曲山阴到者稀,浮休一见便开眉。客来不必多嗟赏,自古词人是画师。

春波堂上倚栏干,一曲楼台晻霭间。野衲再寻行脚债,钓蓑聊寄赏心閒。燕低欲舞影翻水,鸟倦知还云在山。匹似棠湖尽堪住,绕檐只欠翠螺鬟。

平湖万顷碧,谢客一开颜。待得临清夜,徘徊载月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