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袁宏道的《湖上别同方子公赋(其四)》
拼音和注音
léi fēng biàn zuò zāo , xī hú huà wèi jiǔ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西湖:西湖xīhú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化为:《周礼•考工记序》:“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常以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由好变坏。
变作:突然发生变化。变乱发生。变成,改变为。
雷峰:亦作'雷峯'。山峰名。在浙江杭州西湖南南屏山净慈寺前。旧有郡人雷氏居此﹐因名。塔名。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原诗
葛巾不束毛,纱祫常见肘。
无日不酲花,有时坐枯柳。
天地一排场,谁分旦与丑。
神仙既荒唐,富贵复难偶。
杭人有谚言,言卑趣则有。
雷峰变作糟,西湖化为酒。
藕花作美人,一歌了一口。
三万六千回,一回三百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