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四首

低垂不足畏炎氛,自是居高避俗喧。
五瓣圆黏猩血重,数丝牢缀蜡心存。
雅持本色明清昼,肯驻残妆媚黑昏。
林下何人修炼到,丹余流入此芳根。

作品评述

《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四首》是宋代陈著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子午花的形态和美感,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修炼之人的敬仰。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低垂不足畏炎氛,
自是居高避俗喧。
五瓣圆黏猩血重,
数丝牢缀蜡心存。
雅持本色明清昼,
肯驻残妆媚黑昏。
林下何人修炼到,
丹余流入此芳根。

这首诗词通过对子午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修炼之人的敬仰。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诗意和赏析:

1. "低垂不足畏炎氛":子午花低垂而不畏炎热的气氛,显示了它的坚韧和顽强。这里也可以引申为作者自身的品质,表达了他不畏压力和困难的态度。

2. "自是居高避俗喧":子午花自然地生长在高处,避开了尘嚣喧嚣。这句表达了作者希望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宁静和高尚的心境。

3. "五瓣圆黏猩血重":形容子午花的花瓣鲜艳如血,且质地厚实。这里的"五瓣"象征着完美和和谐,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4. "数丝牢缀蜡心存":子午花的花丝牢固地附着在花心上。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纯粹和执着的追求,表达了对于真诚和坚持的崇敬。

5. "雅持本色明清昼":子午花在白天保持着它的本真和雅致。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守正和保持本真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澈明亮的氛围。

6. "肯驻残妆媚黑昏":子午花即使在黄昏时分也能保持它的美丽。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坚守美好的信念和品质的赞赏。

7. "林下何人修炼到,丹余流入此芳根":这句诗词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于修炼者的敬佩。林下何人指的是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所得的丹药之余的余香,流入了子午花的芳根,暗示了修炼者内心的纯净和灵性。

通过这首诗词的译文和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和修炼者的敬仰之情。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也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让人对自然和人文的和谐产生共鸣。

诗词推荐

孟冬十月暖,桃李花盛开。胡蝶草间出,飞上花枝来。蝶知爱花为花出,不知冬暖无多日。霜风一夕花作尘,坠粉飘黄愁杀人。

前溪文续国,东溪学草玄。补处自天授,绝韦待谁编。渊源后溪水,脉络千载传。兹事端不朽,松石同其坚。

人言物不齐,相较三十里。以梅等君芳,何啻隔弱水。杜陵状百物,无语可著此。巡檐索之笑,但不禁冷蕊。

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古庙灵场枕碧巅,松楸依约锁风烟。羽毛一去无消息,堕落人间几百年。

英英白云起,呈瑞出封中。表圣宁依地,逢时岂待风。浮辉弥皎洁,流影更冲融。自叶尧天美,谁言汉日同。泥金光乍掩,检玉气俄通。犹愿非烟瑞,亭亭不散空。

相从汩没走泥涂,忽又还家半载余。把盏何由尝我酒,典钱犹忆借君书。儿孙十辈娱诗老,梅竹千株护野庐。东望怀人屡搔首,能来相访定何知。

绣轭香鞯夜不归,少年争惜最红枝。东风一阵黄昏雨,又到繁华梦觉时。

雨洗炎威,秋磨霄汉。风传{左禾右罢}稏香,鼓腹寒岩畔。位转功回木马嘶,劫外不须重借伴。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热最叹当,寒则如刀热如炙。春三秋九号温和,天气温和风雨多。一年细算良辰少,况且叹逢美景何。美景良辰淌遭遇,又有赏心并乐事。不烧高烛照芳樽,也是虚生在人世。古人有这达矣哉,劝人秉烛夜游来。春宵一刻千金价,我道千金买不回。

偶因闲步散顽麻,倦唤胡床小歇些。飞上山头人似鹤,回看溪畔路如蛇。云烟极目知何处,松竹为门是我家。下得山来饥更渴,也无麦饭也无茶。

羽扇风清夙霭收,地戎邀月上南楼。卷回天外连宵雨,借与人间一夕秋。六合扫清知有待,微云点缀故宜休。阑干直北频搔首,何限关山笛里愁。

选胜避炎郁,林泉清可佳。拂琴惊水鸟,代麈折山花。就简刻筠粉,浮瓯烹露芽。归鞍微带雨,不惜角巾斜。

第二筵开入九重,君王把酒劝三宫。驼峰割罢行酥酪,又进雕盘嫩韭葱。

四海衣冠拜九重,圣君在位像飞龙。遥瞻雉扇双开处,万岁齐呼瑞气浓。

融墙见角便骑牛,骑入戏尘闹市游。游篇归来栏里卧,三更半失踪由。

大患都缘有此身,笑看身外假为真。梦中更作西湖梦,谁谓先生不到闽。

自是瀛洲客,还因野趣来。解衣吟寂寞,携酒上崔嵬。石洞山山秀,栀花树树开。只应岩下水,相送上船回。

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请看京与洛,谁在旧香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