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茶

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
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
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
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
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
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
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
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作品评述

《种茶》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他种植茶树的心境和对茶的品味。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
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
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
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
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
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
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
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种植茶树的过程和他对茶的感悟。诗人将茶叶比作在松树之间生长的旅人,它们与松树一起苗条纤瘦。茶树尚未完全成长,还被丛生的荆棘所遮挡,但它们争相生长,相互交织。尽管茶树被上天所遗忘,但即使经过百年,它们仍然保持稚嫩的状态。即使紫色的嫩芽还没有完全成长,孤立的茶根依然独自寿命延长。茶树被移植到白鹤岭,土壤柔软,经过春雨的滋润后茶树迎来了连绵的阴雨,看似能够茂盛地生长。茶树能够忘却流转和辛劳,静静地在鸟咏声中生长。虽然茶树尚未用于磨制茶末的研磨,但它的嫩芽可以拿来品味。诗人借茶的比喻,表达了对世俗中权力斗争的厌倦,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园地中品味到纯粹的滋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茶树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茶树被比作旅人,与松树共同生长,象征着自然界万物的相互依存和共生。茶树的成长过程与诗人对流转和辛劳的遗忘相呼应,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诗中所描绘的茶园环境和种植过程,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使人欣赏到自然的美好。通过茶的象征意义,诗人抒发了对繁杂世事的疲倦和对纯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构思巧妙,用意深远,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高阁对横塘。新燕年光。柳花残梦隔潇湘。绿浦归帆看不见,还是斜阳。一笑解愁肠,人会娥妆。藕丝衫袖郁金香。曳雪牵云留客醉,且伴春狂。

春事无多始得晴,江头才有丽人行。柳丝绾住东风脚,落尽桃花去未成。

鄂侯遗部曲,多岁此为农。茅店罢残暑,松峦出乱钟。溪流分别坞,晚色失前峰。去去遗仙迹,苍云几万重。

奕奕清斋,昭穆定位。霜露增感,粢盛洁祭。神灵来格,福祉攸暨。追孝奉先,本支百世。

赤城云雪深,山客负归心。昨夜西斋宿,月明琪树阴。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有同枯棕木,使我沈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当年落魄锦江边,物外常多宿世缘。先主庙中逢市隐,丈人观里识巢僊。

玉甃银床荫碧桐,北窗珍簟水纹融。衣裁练布如王导,扇执蒲葵学谢公。琼屑半和仙掌露,兰苕轻泛楚台风。若非冰雪神仙骨,相乐谁同一笑中。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宇量诸公上,声名一世宗。平生无一愧,度外有兼容。绠断一寻井,萝枯百尺松。纷纷湖海士,末路更谁从。

夜阑不能寐,鸡鸣垂欲三。起步秋月影,寒发何毵毵。斗柄落山北,参旗挂庭南。三五忽四五,蛙蚓众喙缄。独有络纬声,催织何喃喃。禄仕心已息,愧未任桑蚕。昨暮缺薪米,质以衾及缣。七年为此郡,忍人所难堪。焉知窘至此,不给石与甔。独坐老树下,暗捻霜须髯。墙外行人动,丧事

半生飘泊将雏意,百感凄凉舐犊情。露电终非真实相,彭殇何者是长生。

又何须、向明还灭,寒花点缀孤影。玉龙度海吹鱼浪,烟淡宝钗横鬓。斜又整。是虫滴骊珠、两两相交颈。夜长人静。凭玉果低抛,金钱暗卜,此意有谁领。欢娱事,料想凭伊先应。帕绡新泪猗犹凝。银篦未忍轻挑下,只恐暗风吹烬。重记省。怕莫是、明朝有个青鸾信。怎知无定。算只解窥

黄金妙相,著衣喫饭。因我礼你,早眠晏起,咦,谈玄说妙太无端,切忌拈花自热瞒。

亭榭凌空眼界宽,得闲来处独凭阑。春浮练水蒸城润,雪被黄山入座寒。古树巢寒群鸟散,荒池沙满碎薸乾。白去在望归期定,不见青油护牡丹。

万里南方去,扁舟泛自身。长年无爱物,深话少情人。醉卧襟长散,闲书字不真。衡阳路犹远,独与雁为宾。

心危身亦危,衽席尚颠坠。如何崖石上,来坐自安意。能喻死生间,无论寤与寐。

墙壁虽有劝农文,不如禽语尤殷勤。春泥滑滑陂水满,晨出下秧薄暮返。乌呼三农养一兵,汝曹努力勿惰耕。朱门日高眠未起,却嫌布谷声聒耳。

侧身南望但依依,片席乘风去似飞。莫谓苍梧在天末,帝乡看逐白云归。

山溪急宵舂,野市赴朝籴。人言非踊贵,富者犹露积。丰年且不饱,恶岁真可丰。悬釜以待炊,衾裯宁许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