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隐者陈无隅二首

柴门寂寂闭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谁存唐衢归魏阙,肯令五适老阌乡。
藕塘待晚对幽壑,竹院消闲近宝坊。
用舍由时姑袖手,岂无真乐在濠梁。

作品评述

《次韵隐者陈无隅二首》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柴门寂寂闭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翻译:柴门静静地闭着山光,客人到来,供糜有两方。

诗意:诗人描绘了柴门寂静闭合的景象,山光被门掩盖,暗示着隐居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位客人到来,带来了两个方面的供奉。这里的供糜可以理解为宴席或者馈赠,象征着外界的喧嚣和纷扰。

赏析:该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静谧与宁静。柴门寂寂闭山光,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意境。客人到来,带来了供糜,显示了外界烦扰的干扰,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描绘隐居的场景,表达了自己追求内心宁静和真正乐趣的心态,与世无争,享受隐逸生活的境界。

谁存唐衢归魏阙,肯令五适老阌乡。
翻译:谁能保存唐朝的衢道归还魏阙,愿意让五适老去阌乡。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思念和对安静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有人能够保留唐朝的繁华衢道,归还给魏阙,暗示着对历史文化的珍惜和传承的呼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在安静的隐居之地度过晚年,远离尘嚣。

赏析:诗人以对唐朝历史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内心宁静的追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辉煌的时期,而魏阙则是唐代宫廷的象征,诗人希望有人能够保留这段历史,传承下去。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自己对安宁隐居的向往,希望能够在宁静的乡间过上晚年,避开喧嚣和纷扰。

藕塘待晚对幽壑,竹院消闲近宝坊。
翻译:藕塘等待夜晚与幽壑相对,竹院消遣近宝坊。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消遣和期待。藕塘等待夜晚来临,暗示着诗人期待夜晚的幽静和宁静。而竹院则是诗人消遣和休闲的场所,靠近宝坊,意味着诗人在雅致的环境中寻找乐趣。

赏析:诗人以藕塘、竹院为景,表达《次韵隐者陈无隅二首》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柴门寂寂闭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翻译:柴门静静地关上,遮住了山光,客人来了,带来了两份供奉。

诗意:诗人描绘了柴门关上的景象,山光被遮住,寓意着隐居生活的宁静。在这种环境下,一位客人到来,带来了两份供奉。供糜可以理解为食物或礼品,象征着外界的喧嚣和繁杂。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平静。柴门寂寂闭山光,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意境。客人到来,带来了供糜,显示了外界纷扰的干扰,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描绘隐居的场景,表达了自己追求内心宁静和真正乐趣的心态,与世无争,享受隐逸生活的境界。

谁存唐衢归魏阙,肯令五适老阌乡。
翻译:谁能保存唐朝的繁华街道,归还给皇宫,愿意让五适老去安宁的乡村。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有人能够保留唐朝的繁华街道,归还给皇宫,寓意着对历史文化的珍惜和传承的呼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在宁静的乡村度过晚年,远离喧嚣。

赏析:诗人通过对唐朝历史的怀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内心宁静的追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辉煌的时期,而皇宫则是唐代官方的象征,诗人希望有人能够保留这段历史,传承下去。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自己对宁静隐居的向往,希望能够在宁静的乡村度过晚年,远离喧嚣和纷扰。

藕塘待晚对幽壑,竹院消闲近宝坊。
翻译:莲藕池塘等待夜晚,对着幽深的山谷,竹院中消遣,靠近宝坊。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消遣和期待。莲藕池塘等待夜晚降临,寓意着诗人期待夜晚的幽静和宁静。而竹院则是诗人消遣和休闲的场所,靠近宝坊,意味着诗人在雅致的环境中寻找乐趣。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煮酒堆山果,新茶下粉团。似梅嫌足核。如蜜少加酸。公子倾金弹,行人漏蜡丸。吾乡元不识,归日画图看。

自此调元去,人今卧辙同。棠阴闽岭外,星传浙江东。四月黄梅雨,千山荔子风。离亭独归处,回首意无穷。

一庙争祠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芬。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

参天白刃赤身挨,李顺王均破草鞵。德山智量过君子,活捉生擒立地埋。

瓶枕绕腰垂,出门何所之。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夜观入枯树,野眠逢断碑。邻房母泪下,相课别离词。

杖锡山中深,与世绝往学。从来称是仙圣窟,虎暴不得奸其间。今年山神大失职,虎来山前搏人食。传闻此义我亦怪,历问更为居者惜。杖锡山中民,犷健疏农耕。老稚为樵壮为猎,朝朝暮暮山中行。山獐野雉收当粮,天寒果熟霜狸香。腰弓度垅矢插房,黄茅覆溪机半张。鸟啼犬奔风箭急,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顾命逮殊邻,輶轩遵此道。公府戒行期,禁庭颁重宝。积雪正东流,度河盛前导。士勇践胡尘,马骄嘶塞草。玉节所镇临,毡庐先汛扫。赫尔示威灵,坦然布怀抱。国倚材实优,虏得声名早。慷慨服天骄,从客问贵老。光华反原隰,沆砀看西颢。迎劳动都门,旌旗风亦好。

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秃尽兔毫锥,磨透铜台瓦。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有客素肥遁,幽居爱林庐。结屋依陋巷,种树绕城隅。浮云南山来,清阴覆其闾。老柳带寒色,芳兰露春腴。窗深不知晓,树密室自虚。甘贫意自适,守道乐有余。娱宾非旨酒,饱食但园蔬。流水赴大壑,翔禽恋高株。物性各有遂,谁能常晏如。

疲氓糠覈自能肥,一个何曾吏扣扉。凤指翠梧求友集,蝗无绿野蔽天飞。

琐声金制阅门环,帘卷真珠十二间。别殿春风呼万岁,中丞新押散朝班。

历纪明道,祥应两程。吟风弄月,有的其承。体用一原,显微无间。惠我光明,如夜复旦。

闲向北邙山下过,侵天桧柏寒松。愁云惨淡罩群峰。昭阳冈上,坟列千层。也有周秦并汉魏,齐梁晋宋唐宗。哀声歌举送英雄。

村暗烟火生,林深鸡犬静。稻花如积雪,月色淡相映。邻家夜汲归,寒虫满幽径。

欧称醉翁,公称醒老。尚论平生,岂以诗考。庆历之滁,元佑之湖。醒欤醉欤,醉欤醒欤。

世上月丹无此种,倚栏不觉夕阳斜。百年雨露春风力,高树一根三色花。

雪斋凡数种,此种出清漳。或作西斋号,南州许擅场。

妇家故步懒重寻,藏拙年来恐不深。短棹有时乘兴去,径登竹所听鸣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