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歌四首

井陉荒城日易曛,阜平山下剩黄云。
羯奴饮马桑乾水,愁杀关南义勇军。

作品评述

《蔚州歌四首》是明代尹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蔚州歌四首

井陉荒城日易曛,
阜平山下剩黄云。
羯奴饮马桑乾水,
愁杀关南义勇军。

译文:

在井陉的荒城,太阳很快就会落下,
在阜平的山下,只剩下黄色的云。
羯奴(指北方游牧民族)饮马在桑乾水边,
忧愁击垮了关南的义勇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蔚州地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苦难的感慨和忧虑。

首先,诗人描述了井陉荒城的景象。井陉是指河北省井陉矿区,诗中的荒城指的是战乱中被毁坏的城市。"日易曛"意味着太阳下山,暗示了这个地方的黯淡和衰败。

接着,诗人转向阜平山下的景象。这里的山下剩下黄云,可能暗指战火或污染导致的烟雾弥漫,给人一种凄凉和沉重的感觉。

然后,诗人提到了羯奴(指北方游牧民族)在桑乾水边饮马的情景。这里的羯奴可能是指侵略者,他们在这个地方的水源边享受着自由和财富,而本地的人民却备受困扰。这一景象凸显了战乱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公平。

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对关南义勇军的忧愁和敬意。关南指的是位于今天河北省和河南省交界处的地区,这里的义勇军代表了当地人民抵抗侵略的精神和勇气。然而,诗人用"愁杀"这个词来形容他们,暗示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艰难。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这些勇敢战士的同情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荒城、黄云、羯奴和关南义勇军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诗人以凄凉的笔调表达了对这种局势的担忧和对当地人民的同情。这首诗词通过揭示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传达了作者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诗词推荐

原明有申公,公休继文正。后来诸名家,有子多不令。堂堂先太史,孤峭立万仞。身不为从官,美谥君所命。子文为之子,壮岁名已盛。荣华付倘来,节义传心印。波流石不移,火炽玉宁尽。向来牋天疏,每读必起敬,相期辉国史,何止续家乘。

危亭瞰碧虚,缥缈青林薄。坐久人不知,衣上云光落。绝构临层霄,虚窗动元气。晨兴苍莽间,诸峰在平地。

对壘毰毸地,双惊滅玉尘。长鸣非后郭,利嘴欲专秦。鸱领聊延敌,鹰扬愿杀身。君恩定多少,引距即随人。

春风任恶花自笑,白浪不愁头已白。戢戢大船江浦边,昆仑五两谁非客。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暂住身如鹤在松,忽然飞去又无踪。合皂山头曾不睡,夜寒看月到晨钟。

新喻渡无桥,分宜桥有栏。孰欤两徼吏,贤否已判然。堂上著威信,四郊如目前。入国政可知,兹焉略闚观。

天回驿畔江如染,凤集城边柳似搓。万事已随流水去,一尊将奈夕阳何!是非无定言何益,穷达徐观得孰多?幸有漂蓑归故里,不妨高枕且酣歌。

江头雨过凉风早,落叶纷纷费人扫。钩帘日暮无所为,把酒悠然送归鸟。佳人可望不可亲,草根唧唧秋虫吟。家本江南客江北,须发新添数茎白。

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昔去有好言,不言久离别。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见此不记人,恩情云雨绝。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焚之扬其灰,手迹

眼欲观书身欲眠,斜拖黄卷曲肱边。不须身眼争然否,试待醒来问孝先。

泽国秋云重,淮山夜雨深。感时多得句,怀古独沾襟。照镜怜新发,持螯息壮心。知音无处问,冷落七弦琴。

幽居迩郊原,出户目已瞭。闲携一枝竹,散步及秋晓。寒烟引轻云,澹澹萦木杪。矫首瞩层穹,转盼失飞鸟。野潦净荒陂,惊飚泛枯篠。世态徒营营,此心殊了了。佳处谁与论,聊用付清醥。

绿叶阴阴,满城风雨催梅润。画楼人近。朝雾来芳信。从解雕鞍,休数花吹阵。无多闷。燕催莺趁。付与春归恨。

曹侯辍耕,学于上国。进士起家,为吏有绩。虽窭人子,孔武且硕。我惠我威,养我好子。我勤我暇,不借吏史。虎暴人境,肆作机穽。侯曰彻之,病在乎政。惟此戾虫,乃与政通。风林岑蔚,征夫不逢。我作颂声,与民歌之。不诬方将,俾勿磨之。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初日宜征辔,轻寒怯裌衣。蟹黄经雨润,鸭绿得春肥。

此地旧寒碧,留题护竹君。窗虚不碍月,壁老易生云。一水东西隔,两山南北分。未堪低著眼,世事正纷纷。

彩云易散琉璃脆。念往事、心将碎。只合人间十三岁。百花开尽,丁香独自。结恨春风里。小园幽槛经行地。恨春草佳名谩抛弃。簇蝶罗裙休将施,香残烛烬,微风触幔,仿佛娇颦是。

一片青天棹过。小舟无地受风波。渔歌浑是太平歌。乡社年丰寻酒易,陂塘春暖得鱼多。百年闲过又如何。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