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羊城秋日有作》
拼音和注音
yán tiān jiǔ yuè yǐ hú qiú , nán xuě nián lái bù dài qi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九月:1.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2.第九个太阴月。3.九个月。
年来: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年岁到来。
不待:不待bùdài不必,不用;不等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狐裘:用狐皮制的外衣。
炎天:炎天yántiān∶炎热的天气;炎热的夏天炎天烈日[书]∶指南方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炎天九月已狐裘,南雪年来不待秋。
砧杵声如光禄塞,牛羊气似白登楼。
番禺山断成天阙,日月泉乾失药洲。
霸业已随流水去,花田一片自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