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曜二首

不甘蟆蚀月,泣献磔蟆诗。
却效玉川子,仍曾是退之。

作品评述

《两曜二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不甘蟆蚀月,泣献磔蟆诗。
却效玉川子,仍曾是退之。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甘心看着月亮被蟾蜍咬食,泣涕地献上这首描写蟾蜍的诗。
但我却效法古代的玉川子,曾经也曾遭受过退避的命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蟾蜍和玉川子为象征,表达了刘克庄不甘心受制于人、追求自由的情感。蟾蜍是传统文化中寓意贪婪、自私的形象,而月亮则象征着美好和理想。诗中的"不甘蟆蚀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被破坏、被蚕食的不满之情。他用"泣献磔蟆诗"来表达内心的悲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希望通过诗歌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第二节中,作者提到了玉川子,他是古代的一位文人,也曾经历过被迫退避的命运。作者说自己"却效玉川子",暗示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这里的"退之"可以理解为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或被逼退让。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的不甘心态和对自由的追求。通过描绘蟾蜍蚕食月亮,作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愤懑之情,同时通过对玉川子的提及,表达了自己曾经有过类似遭遇的经历。诗中蕴含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束缚和退让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作者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美好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花深桥转水潺潺,甪里先生自闭关。看竹已知行处好,望云空得暂时闲。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一局残棋千点雨,绿萍池上暮方还。

蜀道归来万里身,上堂嘉庆动诸邻。贤良诏下先生起,休向成都问卜人。

孤生知永弃,末路嗟长勤。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小瓮多自酿,一瓢时见分。仍将对床梦,伴我五更春。暂聚水上萍,忽散风中云。恐无再见日,笑谈来生因。空吟清诗送,不救归装贫。

山水无宿约,村暗自当还。不知有客乘兴,载我弄沧湾。酒吸明河欲尽,月落三星在下,未放水风闲。影转松起舞,扶步入林间。恨无人,横野笛,叫关山。知君慷慨何事,惜得米阳关。看取大江东去,把酒凄然北望,说著泪潺湲。我饮自须尽,君唱有何难。

梦觉风吹雨脚断,庵西斜月透疎松。披衣起坐不成寐,细听四山鸣晓钟。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强整绣衾,独掩朱扉,簟枕为谁铺设。夜长更漏传声远,纱窗映、银缸明灭。梦回处,梅梢半笼淡月。

舟行过乡城,忆昨又三载。鹤表人或非,雉堞址仍在,郊郭幸苟完,室庐俱可慨。十年还亲友,一见如有碍。胡为穷纪次,际此远行迈。归来椒柏新,德人年未艾。

海山翠叠。夕阳殷雨云堆雪。鹧鸪声里蛮花发。我共扁舟,江上两萍叶。东风落酒愁难说。谁教春梦分胡越。碧城芳草应销歇。曾识刘郎,惟有半弯月。

白涧流残青嶂开,鸡公岭带夕阳来。更闻江水盘千曲,何似愁肠日九回。

邑事多商榷,惟诗未暇论。母慈催扇枕,父老谩攀辕。新戌谋何地,初程宿某村。西风有来雁,书札傥相存。

九苞颜色春霞萃,丹穴威仪秀气殚。题品直须名最上,昂昂骧首倚朱栏。

樟亭驿上题诗客,一半寻为山下尘。世事日随流水去,红花还似白头人。

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那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

骚肠溢沥向残微,龙笋传声有扰依。收拾精灵出灯底,旁嗔冤魄挟之飞。

喜不至流怒不悲,句中銛锋解人颐。水霜凛凛笑一吷,三尺有喙金玉词。二惠肯来但独步,明光殿中文绣具。便当携此上青云,天子方深南北虑。吾今老矣君可思,吹毛之珍何所施。和诗反刀三叹息,莫把神槌困钝锥。

林遍山深一罅天,临流跌坐月娟娟。此时妙音谁能领,绕石琅琅走涧泉。

制为量币,厚意是将。求之以类,各因其方。于以奠之,精诚允彩。神其享止,惠我无疆。

课孙课子业桑麻,最喜无人识故家。八口日支资地力,一头雪色感年华。甜瓜苦过王戎李,古木枯如博望槎。岂得不谙培植性,又思寻客学餐霞。

我赠王氏子,作此谨所之。之子何所喜,喜有近道资。妙龄正弱冠,立志已不卑。与之语则解,知弗流俗随。今闻欲有行,问之如何其。曰取天下友,曰求天下师。斯言美则美,乃大人之为。在子则太早,恐非其所宜。去圣嗟已远,名家好相持。师者每异户,户焉亦多岐。志稚未坚定,焉保

逃战彭城似去邠,兴王可即废为臣。中原多少堪忧事,劳苦君王八马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