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除夕

纷纷祀灶与禳田,共送残年祝有年。
零雨一冬无半寸,浊流五斗直三钱。
黄金尽地难充贡,白骨如山尚戍边。
怪杀虚堂儿女辈,邀人守岁恼人眠。

作品评述

《庚子除夕》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除夕夜的景象,通过对庙会祭灶、祈福、陪伴岁月流逝等场景的描写,传达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新年的期盼。

诗意:
《庚子除夕》以除夕这个特殊的时刻为背景,通过描述庙会祭灶、送残年、零雨一冬无半寸、浊流五斗直三钱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新年的祝福。诗中还揭示了金钱财富的有限性以及人生的脆弱,通过对黄金难充贡、白骨如山尚戍边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最后,诗人抱怨了邀人守岁的麻烦和无法安然入眠的烦恼,展现了对岁月的无奈和对生活琐事的不满。

赏析:
《庚子除夕》通过描绘庙会祭灶、送残年等传统习俗,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热切期盼和对过去岁月的告别。诗中的零雨一冬无半寸、浊流五斗直三钱等形象描写,以及黄金尽地难充贡、白骨如山尚戍边等比喻手法,生动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诗人以真实的情感抒发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新年的祝福,使读者能够共鸣其中,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短暂。

整首诗以除夕为线索,通过交织诗人的情感和社会风俗,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抒发了个人的感慨和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琐碎。这种将个体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既具有普遍性的情感价值,又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使之成为一首富有感染力和思考性的作品。

总之,《庚子除夕》通过对除夕夜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告别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回忆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感染力,使人们在品读中领悟到岁月的流转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诗词推荐

逢君金华宴,正味百花仙

楼殿倚明月,参差如乱峰。宫花半夜发,不待景阳钟。闲骑小步马,独绕万年枝。尽日看花足,君王自不知。玉枕寐不足,宫花空触檐。梁间燕不睡,应怪夜明帘。

九江渊轮彭蠡东,江汶上下悬石钟。洪炉大冶见奇怪,千仞硉矹云涛冲。旁罗簨虡万石从,侧立跂行势飞动。螭蟠蛇结增层岩,神剜鬼划森幽洞。有如万钧陈未央,猛兽怒翅将腾骧。岂同九耳丰山上,欲鸣犹待天雨霜。南音函胡北清越,未许人人尽幽绝。小声镗鞳大噌{左口右宏},留与坡仙

朝过鬼门关,虎迹印玄室。暮过鬼门关,猿声啸苍壁。朝暮悲行人,森然增惨栗。驻马看飞云,蛮烟不见日。回首望江南,万里心何极。美人天一方,双鱼莫能觅。遥望天涯亭,相逢不相识。令我思古人,兴怀感今昔。

缭墙深,丛竹绕。宴席临清沼。微呈纤履,故隐烘帘自嬉笑。粉香妆晕薄,带紧腰围小。看鸿惊凤翥,满座叹轻妙。酒醒时,会散了。回首城南道。河阴高转,露脚斜飞夜将晓。异乡淹岁月,醉眼迷登眺。路迢迢,恨满千里草。

萧瑟度横塘,霏微映缭墙。压低尘不动,洒急土生香。声入楸梧碎,清分枕簟凉。回头忽陈迹,詹角挂斜阳。

西汉功名相国多,南朝人物数诸何。向来富贵喧天地,亦有文章在涧阿。

太婆岭独高秋浦,皖公山正望龙舒。端如牛女隔天汉,不似彭郎近小姑。

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一帘霏雨暗花朝,焙药炉边拥破貂。深坐不知畦麦信,喜看黄液上瓶焦。

投荒垂老一尘轻,走石飞沙塞上情。何日同寻青冢好,此身新见黄河清。我从滟滪堆边至,君在蓬莱顶上行。偶尔相逢成一笑,不知何处不春明?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舟回。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红梅定自开,有酒无人对。归时应好在,常恐风雨晦。

尘柄知君谈亹亹,鸡群笑我唤朱朱。晓窗试渠作人语,绝胜蠹简用工夫。

韩王孙子何楚楚,不用根源论魏武。读书射猎固自如,剧谈大笑能尔汝。为君相遇在东州,与我中分万斛愁。我归未得君归去,风流应复属曹刘。

宦游到处即为家,况我迁谪来天涯。三年假馆主人屋,忽忽屡见新梅花。那知今冬当去此,十月已见凌霜葩。绕之百匝未易别,对我脉脉如含嗟。悬知客去门复掩,亭沼人散啼昏鸦。朝风吹香散寂历,夜月照影低横斜。嗟我明年复何处,东州旱野连桑麻。相思时有梦魂到,极目南望空烟霞。

重城须久住,尘事日全无。落叶惊秋信,思山展旧图。貌同仙鹤瘦,心似片云孤。念我浮名在,还将静者殊。

蜡红枝上粉红云,日丽烟浓看不真。浩荡光风无畔岸,如何锁得杏园春。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蜡鹅花下烛如银。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屠苏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平生相见即眉开,几遣车停马首回。窗外每怜随月到,竹边还喜过墙来。寒香入坐如相觅,幽艳迎人欲自媒。不负此花惟有醉,殷勤且覆掌中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