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程紫霄的《示守庚申众》
拼音和注音
yù huáng yǐ zì zhī xíng zhǐ , rèn rǔ sān péng shuō shì fē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是非:1.对与错;正确和谬误:明辨~。2.口舌;纠纷:招惹~。搬弄~。3.评论;褒贬
行止:1.前进和停止。2.举动、态度。3.往来的踪迹。4.做主、做决定。5.住址。
知行:指人的思想追求与其生活方式,也指认识与实践。
自知:1.自身知晓、明白。2.自然知晓。
玉皇:玉皇yùhuáng[yuhuang,jadeemperor]中国道教崇奉的天帝,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大帝或玉帝。原是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弃王位到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辅国救民,济度众生。又经历亿万劫才修成“玉皇大帝”。住在天上玉清境三元宫,是总管天上、人间一切祸福的尊神
程紫霄
五代时道士。后唐同光间曾召入内殿讲论。生平事迹散见《类说》卷一二收《纪异录》、《全五代诗》卷一〇。《全唐诗》收诗1首、断句1。
原诗
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常与道相依。玉皇已自知行止,任汝三彭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