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刘景文至

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
尺书真是髯手迹,起坐熨眼知有无。
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
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
江淮旱久尘土恶,朝来清雨濯鬓须。
相看握手了无事,千里一笑毋乃迂。
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
过江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水愁吴姝。
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六一岂念吾。
别后新诗巧摹写,袖中知有钱塘湖。

作品评述

《喜刘景文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明时分,小儿更换传呼,
髯刘已经到了城南角。
尺书确实是髯手的笔迹,
起坐之间,熨眼便知道有无。
如今的人不再做古人的事,
而今世间有这样的古道士。
我听说他的到来,喜欲狂舞,
虽然有病,但自己能起来,不需要扶。
江淮地区长期旱涝不均,尘土污秽,
今晨带来清雨,洗净了额上的白发。
相互望着,握手,没有什么事情可说,
千里之间只是一笑,毫不矫揉。
我一生的快乐在吴会(指江南地区),
老死之后,希望葬在杭州或者苏州。
过了江西已经有两百天,
冷落山水,心中忧愁吴姝(指江南美女)。
新修的堤坝和旧井都没有问题,
参观了六一(指景文)岂会念及我。
别离之后,他用新的诗巧妙地描写,
我知道他袖中有着钱塘湖的景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对友人刘景文到访的欢迎之作。诗人在描写刘景文抵达城南的情景时,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他的特征:满脸胡须。诗人提到了刘景文的髯手(有胡须的手),以此表达对他的真挚敬意。

诗人与刘景文相见后,他们默契地相视、握手,不需多言,只是一笑,彰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这种默契和友谊超越了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让诗人感慨现代人不再像古人那样重视友情。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刘景文的赞赏和喜悦,形容自己听到刘景文的到来后,欢喜得想要舞蹈。尽管诗人身患疾病,但他可以自己起来,不需要扶助,表现出他对友人到来的热切期待和激动之情。

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描述了江淮地区长期遭受旱涝之苦,但今晨带来的清雨洗去了他额上的白发,使他心情舒畅。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以天气的变化来寓情,暗示刘景文的到来给他带来了一种愉悦和洗涤。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喜爱,认为江南的吴会是他一生的快乐所在,而死后他希望葬在杭州或苏州这样的地方。这表达了他对江南风物和文化的深深眷恋。

最后,诗人提到了刘景文离开已有200天,山水冷落,他对江南的思念和忧愁也溢于言表。诗人表达了对刘景文离去的惋惜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诗人与刘景文的友情和相聚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江南地域和美景的热爱。诗人通过对友情和环境的描绘,展示了他对人际关系和自然景物的敏感和感悟。这首诗词以朴实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给人一种亲切、自然而又真挚的感受。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朱甍碧瓦照孤城,杖屦翛然野色清。縠卷水风轻荡漾,珠翻荷雨自亏盈。胜游已觉非人境,妙语宁须味玉英。愿借金篦聊刮目,不容幻翳有纤萌。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寓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琢削为酒杯,规摹定州瓷。荷心虽浅狭,镜面良渺瀰。持此寿佳客,到手不容辞。曹侯天下平,定国岂其师。一饮至数石,温克颇似之。风流越王孙,诗酒屡出奇。喜我有此客,玉杯不徒施。请君诘欧陈,问疾来何迟。呼儿扫月榭,扶病及良时。

旄节拥凭熊,逶迤向鉴龙。顺成时过蜡,闭塞令行冬。雪龚痕犹湿,梅林思已浓。传呼空谷应,前导白云逢。飞盖多邀客,停车数问农。禹功双壁断,佛劫万龛重。绝顶标孤刹,疏林透远钟。气蒸泉郁郁,棋局移依石,茶炉坐荫松。醉醒皆众共,小大尽公从。顾以私恩累,难追胜赏踪。原思

坐看南北与西东,远近无非礼义中。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牵风。寒涛背海喧还静,驿路穿林断复通。仲叔受恩多感恋,裴回却怕酒壶空。

粲粲忽来红粉晚,故入吾人醉归眼。吾人宿昔翰墨场,消得文君作小妆。莫遣边头风雨恶,惊破文君梦伊洛。孤芳胜韵明年春,坐中谁作伊洛人。

南山含壁尽阳冈,草木朝朝被宠光。梅事已居桃李上,尔于梅也更前行。

黄帽牵船客自摇,水花压岸送归潮。晚风忽断疏蓬雨,秋在烟波第四桥。

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潢石盂。净几明窗书小楷,便同尔雅注虫鱼。

卿勿言,朕自思,南诏覆师君不知。卿勿忧,朕自保,范阳弄兵苦不早。卿邪谁邪高与杨,非姚非宋还非张。有言如此尚不用,岂有药石针膏肓。君不见咸阳老人能直谏,何曾得睹君王面。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小园半夜东风转。吹皱冰池云母面。晓披阊阖见朝阳,知向碧阶添几线。小烟弄柳晴先暖。残雪禁梅香尚浅。殷勤洗拂旧东君,多少韶华聊借看。

冤有头,债有主,撞破砂盆眼卓竖。不是佛,不是祖,太白峰前只如许。

宜男花,春晖草,小草报春晖,叶好花亦好。花上青蚨缀枝满,阿奶花开春日短。疾风卷地起,劲草偃如麻。借问春晖草,漂蓬落谁家。阖闾城外髑髅台,阿奶些魂台上来。宜男草抽花染血,花上之血不可灭。

今夜江边月,光辉分外明。一轮悬碧汉,百里见山城。岸岸花添白,层层浪转青。遥怜闺阁里,相对重离情。

墐户喜冬序,秋容换霜风。可叹景物移,只在笑谈中。菊茂远先见,蓼疏寒更红。老怀欣自惬,渐享爱日功。

静室谭玄旨,清宵独细听。真身非有像,至理本无经。钟定遥闻水,楼高别见星。不教人触秽,偏说此山灵。

渰水不盈尺,大舟行水中。朦胧微有月,潋滟寂无风。时序三秋半,阴晴万里同。山歌与村笛,醉卧听渔童。

为忆田园便拂衣,休官退勇似君稀。尘埃摆脱青衫去,闾里惊嗟白发稀。南亩稻粱仍岁熟,旧山芝术入秋肥。百年从此皆闲日,寄语人间浪是非。

终被春闱屈,低回至白头。寄家僧许岳,钓浦雨移洲。战士曾怜善,豪门不信愁。王孙草还绿,何处拟羁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