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晁补之的《和胡戢七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xiāng féng zūn jiǔ wèi cí shēn , wò shǒu xū yí shí zài x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盱眙:地名,在江苏。
相逢:1.相遇。2.彼此碰见。
握手:(动)一种礼节,指彼此伸手相互握住,也用来表示祝贺或慰问。
十载:谓长期清苦勤读。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原诗
相逢樽酒未辞深,握手盱眙十载心。
车马凄凉人夜别,出门落月与横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