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

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
渔樵识太古,草树得阳和。
东道诸生从,南依远客过。
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
永日空相望,流年复几何。
崖开当夕照,叶去逐寒波。
眼暗经难受,身闲剑懒磨。
似鸮占贾谊,上马试廉颇。
穷分安藜藿,衰容胜薜萝。
只应随越鸟,南翥托高柯。

作品评述

译文:奉寄给婺州的李使君舍人,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渔樵能识太古,草木沐阳和。东道有诸生从,南方有远客经过。天空清澈,婺州的女子出阔,土地沃厚,绛县的人繁多。整天空虚地相望,岁月不断流转。山崖敞开,迎接晚霞,树叶随着寒波离去。眼睛失明后,经历了许多痛苦,身体闲散,剑也变得懒散不使用。像鸮鸟占据贾谊,上了马试试廉颇。贫穷命运安慰着我,衰老的容颜胜过薜萝。我只能像越鸟一样,向南方高高飞翔,依靠高柯栖息。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长卿写给婺州地方官员李使君舍人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婺州的山川景色和风土人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地方风俗来表达对婺州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特定的描写手法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人民的赞美。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以自己的身世为引子,表达了对贾谊和廉颇等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诗词推荐

儒林冠冕蓍龟,黄发同时二老归。出处古今难一概,青天未可载盆窥。

玉妃粲粲怯诗瘦,秦艳苏腴略先后。于湖笔力并奇秀,手执遗篇欲三嗅。

敬轩居士子胥孙,河出昆仑学有源。秋鹗屡看书祢表,春风两度对尧轩。钓竿已拂珊瑚树,拄笏新沾雨露恩。暂作祝融香火吏,里轮早晚到柴门。

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天外盘。

百粤封疆桂岭崇,□□□□□□口。十城县弩争趋府,五管侯圭尽偃风。

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恩怜。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

晓日晴岗路未分,昔年钟磬隔林闻。龙归古洞千岩雨,人卧空山半榻云。异草灵苗交晚翠,野兰芳芷杂秋芬。何时得似山中鹤,脱却鸡群友鹿群。

人间元无第一手,万事端如屈伸肘。但能看破即超然,何代商山无四叟?老民自视中何有,倾身经营一杯酒。此外管城差可人,相从且作明窗友。

登临楼观一重重,下客追随岂易逢。九日燕私同恺乐,三台礼数极优容。自酬佳节挥鸿笔,谁诧元勋载景钟。只恐斜阳催胜事,时时回首望西峰。

来听归宗早晚钟,疲劳懒上紫霄峰。墨池漫叠溪中石,白塔微分岭上松。佛宇争雄一山甲,僧厨坐待十方供。欲游山北东西寺,岩谷相连更几重?

司徒太尉总三公,奢敛由来性不同。锦帐羊凿酣未省,谁有黛卧里门中。

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嫩绿轻悬似缀旒,路人遥见隔宫楼。谁能更近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暖风晴日断浮埃,废路新条发钓台。处处轻阴可惆怅,后人攀处古人栽。

雨过条风著柳芽,淡黄浅绿嫩如花。陂湖漾漾初侵路,蜂燕纷纷各理家。带郭园林仙苑近,送春船舫绣帘遮。芸窗倦倚何山翠,暖霭轻笼日脚斜。

霜後黄花顿不中,独余白菊斗霜浓。与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菊不融。

小立溪头唤野航,雨余林木倍森凉。少焉步到临流寺,鹳鹤飞鸣满夕阳。

雨声俄混雪声乾,混泞林堂一到难。藉使玉肌无冻粟,可能独自过春寒。

江接寒溪家已近。想见秋来,松菊荒三径。目送吴山秋色尽。星星却入双蓬鬓。凫短鹤长真个定。勋业来迟,不用频看镜。懒出问人人不问。绿尊倒尽横书枕。

竹岩鸟啼云影闲,此是玉帝藏书山。他峰叶尽一霜后,仙洞春如三月间。白须道人年八十,指予漈路从溪入。靸著芒鞋不杖藜,啸泉归去衣裳湿。

瀑秩秩而可闻,山靡靡而旁绕。待皓月于台端,睇明河于木杪。

自叹苍颜不复童,幸然三老此时同。登高能赋多佳咏,把酒论文有古风。可恨雨师频作恶,直疑春事遂成空。愁来不用殷勤劝,已判花前为一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