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雪冥蒙外,山云显晦中。

作品评述

《句》是宋代赵汝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雪冥蒙外,
山云显晦中。
句断意犹在,
心知世事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寒雪蒙蒙的景象中,远山的云彩时隐时现,形成了一种模糊、朦胧的氛围。诗词通过这种景象,暗喻了生命的无常和人世间的变幻。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把握事物的本质,但在这种不确定性的背后,诗人认为人生的真谛依然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首两句描述了寒雪和山云的景象,以冥蒙和显晦的词语描绘了模糊和变幻的状态。这种景象反映了人生中的不确定性和无常性,使人产生对世事的思考和疑问。

接下来的两句“句断意犹在,心知世事空”是整首诗词的精华所在。作者通过“句断意犹在”表达了一种断句之后的余音袅袅之感。即使句子已经断开,但其中的意义仍然存在,这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经历和感悟,即便过去了,仍然对我们产生影响。最后一句“心知世事空”则表达了对世事空虚、虚幻的认知。虽然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有限,但作者认为内心的洞察力能够认识到世事的虚妄和空无。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隐喻,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虚妄的认知。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洞察,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和思想内涵,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作者介绍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宋代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卒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宋建炎(1117—1130),迁居崇德县洲钱(今桐乡市洲泉镇)。父应善,字彦远,性孝悌,工诗翰,官至江南西路兵马都监。早有大志。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召试职馆,除秘书省正字。历迁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辞不拜。孝宗卒,适光宗疾,不能执丧。汝愚遣韩侂胄以内禅意请于宪圣太后,奉嘉王即皇帝位,即丧次命朱熹待制经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进右丞相。

赵汝愚的生平

  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少年勤学有大志,曾说:“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孝宗乾道二年(1166),考中进士第一(状元),授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知信州、台州.改任江西转运判官,后入朝为吏部郎兼太子恃讲,迁秘书少监兼代给事中。淖熙八年(1181),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明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军帅。后进直学士,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时羌族四处骚扰,汝愚以计分散其势力,始相安多年。孝宗赞扬他有文武全才。光宗接位,进为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1983年版《辞源》作绍兴,误)二年(1191)。召为吏部尚书.四年,升知枢密院事。五年,太上皇孝宗病死,子光宗向与父不和,称病不执丧礼。于是两宫隔绝,大臣累奏不复,迁延多日,朝野忧虑,左丞相留正称病他去,官僚几欲解散,人心益浮动。汝愚以国事为重,临危不惧,屋进两宫疏通,又与工部尚书赵彦边等密议,派知阁门事韩侂胄进宫禀请宪圣太后垂帘,主持丧事:并逼使光宗退位,拥其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嘉王恐负不手之名坚辞。汝愚劝道:“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生变,将置太上皇于何地?”于是嘉王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命汝愚兼代参知政事,特进右丞相枢密使。推辞不就,并请召还留正,使续居相位,又荐朱熹待制经箍;召回外出之官员,以安定朝政。留正还朝,汝愚自请免兼职,改任为光禄大夫,右丞相.力辞再三,宁宗不允,遂与留正同心辅政、时外戚韩惋胄以拥戴定策有功,出入皇宫,渐见亲幸,居中用事,乘问争权。待制朱熹、吏部侍郎彭龟年,以韩侂胄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提出弹劾,未果。朱熹主张以厚赏酬劳,勿使干预朝政,而汝愚为人疏坦,不以为虑。侂胄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汝愚势孤。天子更无所倚信。侂胄诬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不利于社稷,因而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国子祭酒李详、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以汝愚勋劳卓著,精忠贯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太学生客人伏闸上书,皆遭贬斥。有人以汝愚“倡引伪徒,图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贬放永州(今湖南零陵)。汝愚怡然就道,对送行者说:“看侂胄用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方可无事。”宁宗庆元二年(1196)正月,行至衡州,得病,为守臣钱鍪所窘,壬午日(2月20日)暴卒(《庆元党案>>什遂服药而卒)。宁宗开禧三年(1207).侂胄被诛,党禁渐解,尽复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理宗诏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义进封周王。有子九人。《宋史>)卷三九二有传。

  汝愚学务实用,常以司马光、范仲淹等自期。著有《忠定集》十五卷、《太祖实录举要》若干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等。

  洲钱赵氏,聚族而居,汝愚所得廪食常分与旗人,而自奉甚薄。虽贵为丞相,仍布衣蔬食. 乡人盛赞其清正贤能,故命其故巷为生贤里、巷东小桥为生贤桥,相沿至今。又于隔河梁代古刹柢园寺建赵忠定祠。祠后毁于火,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建,钱梦得为之撰《重建赵忠定公祠记》清光绪间(1875~1908)又重建。

诗词推荐

倏又西风起。这一年光景,早过三分之二。燕去鸿来何日了,多少世间心事。待则甚、功成名遂。枫叶荻花动凉思,又寻思、江上琵琶泪。还感慨,劳梦寐。愁来长是朝朝醉。剗地成、宋玉伤感,三闾憔悴。况是凄凉寸心碎。目断水苍山翠。更送客、长亭分袂。__山前梧桐雨,起风樯、露

三百里湖新月时,放翁艇子出寻诗。城头蜃阁烟将合,波面虹桥柳未衰。渔唱苍茫连禹穴,寒潮萧瑟过娥祠。祖龙虚负求僊意,身到蓬莱却不知。

荆楚留连似失时,涪城欢饮类狐疑。军中刘哗夸言语,岂识英雄为义迟。

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连岁金明不见冰,上春风雪气棱棱。台中曾奏五行传,到此施行愧未曾。

日入群动息,萧然坐草堂。树暝晚烟合,花收夕露凉。白发催年暮,青灯照夜长。林端新月出,松影过邻墙。

掩望闲欹枕,身心俱寂然。蹉跎已甘分,游息或谈玄。独得万古意,何劳百响煎。功名与世事,欲问即攀缘。

山上有佳木,春风抽新萌。勿从羊与斧,条叶随敷荣。山下有流泉,涓涓滴深清。勿投泥与沙,支派任纵横。物尔人亦然,习与性俱成。位可望贤圣,教乃始孩婴。五典叙千古,一编粹群英。属辞不厌巧,立义不厌精。金玉二三子,源委诸老生。寒灯读未竟,眵眼开双明。惜哉书晚出,会使

老逢离别倍伤情,一骑临秋复远行。客路惊心孤雁影,家林入梦断猿声。珠崖日落天低海,铜柱云寒雨过城。翻忆旧游多感慨,独嗟书剑误儒生。

五月庐山春未尽,浓绿丛中,时见红成阵。耀眼好花初识认,杜鹃佳品云锦。攒叶圆端苍玉润,托出繁英,色胜棠樱嫩。避暑人来应怅恨,芳时未及观娇韵。

醉尉怒呵故侯猎,亭长豪夺徵君牛。射虎将军馀怒在,卖药先生一笑休。

懒寻芳草径,来接侍臣筵。山色知残雨,墙阴觉暮天。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地与东城接,春光醉目前。

浮名浮利有传讹,薏苡囊疑马伏波。镜里鬓毛谙世故,笔头诗句答樵歌。风穿树秃寒林浅,月展江空夜浪多。脱病欲归归便得,花家鱼港自烟蓑。

眇观千载苦无人,窥见一毫先有我。隽敏既为文采误,高明又被玄虚锁。

问东君、既解遣花开,不合放花飞。念春风枝上,一分花减,一半春归。忍见千红万翠,容易涨桃溪。花自随流水,无计追随。不忍凭高南望,记旧时行处,芳意菲菲。叹年来春减,花与故人非。总使、梁园赋在,奈长卿、老去亦何为。空搔首,乱云堆里,立尽斜晖。

无忧树下浴婴孩,清晓蔷薇带露开。转过衲僧相见处,后槽驴马出胞胎。

南北相望已十年,白头相见喜留连。风埃异国君多感,朱墨劳心我自怜。事可寸心能有几,生无百岁漫忧千。一闻新赋思归去,韦杜溪边访旧田。

麻姑峰头黄鹤归,稚川灶上丹霞栖。寒猿啸木山月白,正是仙人朝斗时。壶天景象何灵杳,松门石径茸芳草。落花满院香沈沈,缘似刘郎应解到。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白崖山下古松青,暂卷牙旗谒庙灵。见说昆仑关北畔,曾将草木作人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