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恭的《送越山隐士》
拼音和注音
wǔ líng nián shào hé céng dào , sān jìng qiū lái zhī dú xi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何曾:(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这些年来,他~忘记过家乡?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五陵少年争缠头。
五陵年少:1、比喻豪侠少年、贵家公子。2、指京都富豪子弟。
年少:(书)(形)年轻:青春~。[近]年轻|年幼。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原诗
怜君久住在空山,寂寂岩扉昼不关。
落木寒泉青嶂里,素琴孤鹤白云间。
五陵年少何曾到,三径秋来秪独閒。
欲问尘中何事业,青云能有几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