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陈公密出侍儿素娘,歌紫玉箫曲,劝老人酒·老人饮尽因为赋此词)

笑捻红梅亸翠翘。
扬州十里最娇饶。
夜来绮席亲曾见,撮得精神滴滴娇。
娇后眼,舞时腰。
刘郎几度欲魂消。
明朝酒醒知何处,肠断云间紫玉箫。

作品评述

《鹧鸪天(陈公密出侍儿素娘,歌紫玉箫曲,劝老人酒·老人饮尽因为赋此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笑捻红梅亸翠翘。
扬州十里最娇饶。
夜来绮席亲曾见,
撮得精神滴滴娇。

娇后眼,舞时腰。
刘郎几度欲魂消。
明朝酒醒知何处,
肠断云间紫玉箫。

译文:
笑容如捻红梅,俏皮而妩媚。
扬州的十里河畔最为美丽。
昨夜在华美的席子上亲自见过,
她的精神焕发,娇艳欲滴。

她眼神娇媚,舞姿婀娜。
刘郎多次陷入迷醉之中。
清晨酒醒后,他将知晓自己身在何处,
内心痛苦,彷徨如置身于云间,听着紫玉箫的曲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宴会上的景象,以及苏轼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笑容如捻红梅的女子,形容她的娇美和迷人的魅力。扬州的十里河畔被称为最美的地方,说明了女子的美丽在当地是独一无二的。诗人在昨夜的宴会上亲眼见证了女子的美丽和活力,她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容光焕发。

诗中提到的刘郎是指作者自己。他在女子的眼神和舞姿中多次迷失自我,陷入痴迷之中。但当酒醒之后,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处何地,意识到光阴匆匆流逝,内心感到痛苦和无奈。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叹和无奈。他感叹自己醒来时的孤独和迷茫,形容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彷徨,仿佛置身于云间,听着紫玉箫的曲调。这种意象化的描述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情感表达。

整首诗词以描绘女子的美丽和魅力为主线,通过对女子和作者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无常的思考。同时,通过对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诗词充满了艺术性和感染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石鲸呿浪摇金池,吹尽宫梅如雪枝。避风台高风不到,宝帐熟眠人未知。象炉红炽狻猊影,氍毹软翠鸳鸯并。李娘唤春春为回,笑却人间求火井。椒房小妓起常先,玉瓶暖手濯温泉。白头臣朔寒无履,待诏金门霜满天。

讽喻

水西庭榭枕东峰,终日秋阴一径松。月到滩心来白鹭,云浮潭面起苍龙。最宜翠敛前山雨,长是声闻近寺钟。报捷功名今共闻,时携樽酒访遗踪。

讽喻

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讽喻

累疏皆中寝,孤忠奈众咻。人方袖瓦送,君独举幡留。不记邯郸梦,犹贪洛社游。而今都已矣,恸哭过西州。

讽喻

团圆手中扇,昔为君所持。今日君弃捐,复值秋风时。悲将入箧笥,自叹知何为。

讽喻

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明月临关。几阵西风落叶干。新词谁解裁冰雪,笔墨生寒。笔墨生寒。曾说离愁千万般。

讽喻

茅堂结构背江干,日日爱看江上山。箕踞盘陀吟未稳,不知身在画图间。

讽喻

直为篇章非动众,遂令轩盖不经过。未妨溪上泛渔艇,又为门前张雀罗。夜学事须凭雪照,朝厨争奈绝烟何。若于岩洞求伦类,今古疏愚似我多。

讽喻

冲雨冲泥悄悄行,物情殊不可诗情。牡丹又是一年过,春事略无三日晴。先后笋争滕薛长,东西鸥背晋齐盟。山居寂寞谁堪共,杞叶菊苗俱可耕。

讽喻

媚条无力倚风长,架作圆阴覆坐凉。露蘂一春清袭袂,有人知是令君香。

讽喻

绛台驿吏老风尘,耽酒成仙几十春。过客不劳询甲子,惟书亥字与时人。

讽喻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

讽喻

飞将无时命,庸奴有战勋。谁怜老卫尉,身属大将军。

讽喻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讽喻

吾家老仙一世师,挺特风概老不衰。平生行已有本末,世人不知其天和。急流勇退人恨早,纤尘恐污白玉姿。精神强健腰脚轻。鬖鬖白发明鬓髭。盘谷亭前一幅巾,子掖孙携翁笑歖。无官一品钱满屋,汝辈持氏逃寒饥。指心一点物非物,向来所贮惟不欺。殷勤宝此徵后福,如印券契火灼龟。

讽喻

遇物无汙洁,经林失盛衰。坐令砖似玉,立见发如肌。鸟化瑶池鹤,騅成石阙狮。倾都陈鹭翿,连野猎麑皮。山裹青螺髻,城张白凤帷。佛宫迷铁塔,御路翳金槌。旟旆纷斜整,驾鹅杂正奇。四弦稼李抹,三弄落梅吹。旧积新仍压,前驱后更驰。舞狂宁俟拍,行乱不遵歧。扬布疑非我,何郎

讽喻

美人寒甚懒开扉,金作松花插羃{上四下离}。几度低头疑堕落,青烟已断未消时。

讽喻

一阵复一阵,萧萧忽然至。空堂灯火昏,卧听惟独自。何哉人世间,有此恶滋味。能令伏枕人,百计不能寐。一般听雨愁,天下无可譬。郁郁沉沉然,探怀却无事。

讽喻

庆吊经过懒,逢迎跪拜迟。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梦得君知否,俱过本命年。同岁崔何在,同年杜又无。应无藏避处,只有且欢娱。

讽喻

赤壁梦醒时,雨洒玄裳湿。声欲闻于天,故向松梢立。

讽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