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庭蕉

檐前蕉叶绿成林。
长夏全无暑气侵。
但得雨声连夜静。
何妨月色半床阴。
新诗旧叶题将遍。
老调疏桐恨传深。
莫笑郑人谈讼鹿。
至今醒梦两难寻。

作品评述

《书庭蕉》是明代王过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檐前蕉叶绿成林。
长夏全无暑气侵。
但得雨声连夜静。
何妨月色半床阴。
新诗旧叶题将遍。
老调疏桐恨传深。
莫笑郑人谈讼鹿。
至今醒梦两难寻。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写檐前蕉叶茂盛的景象为起点,表达了长夏时节没有酷热侵袭的宜人感受。作者在诗中提到了雨声,说明夜晚的雨声使得环境更加宁静。月色下,半床阴影落在床上,给人一种温凉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新诗上题字遍布古旧的蕉叶上,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最后,作者提到郑人谈论讼鹿的故事,暗喻自己面对世俗纷争时的无奈和困惑,令人难以从梦中醒来。

赏析:
《书庭蕉》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营造了一种宁静、凉爽的夏日氛围。诗中的檐前蕉叶绿成林,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安稳。长夏无暑气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和享受。雨声连夜静和月色半床阴影的描写,更加强调了夜晚的宁静和凉意。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与人们对夏季炎热的常见印象形成了对比,给人一种清凉愉悦的感觉。

诗中的新诗旧叶题将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己创作的思考。诗人选择将新的诗意创作与古老的蕉叶结合,暗示了他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继承。老调疏桐恨传深,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对于一些传统旧调的思索。

诗的最后,以郑人谈讼鹿的故事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争议和纷争的无奈和困惑。这种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境,使得作者在梦中难以醒来,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疑惑和无奈。

总体而言,《书庭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作者对清凉宁静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思考,以及对现实纷争的困惑和无奈。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象,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传统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思考。

诗词推荐

鉴湖一曲记蓬莱,櫂入红蕖挽不回。今日池光少公事,好怀聊复为渠开。

凉飙呼不来,流汗方被体。稀星乍明灭,暗水光弥弥。香风过莲芡,惊枕裂鲂鲤。欠伸宿酒余,起坐濯清泚。火云势方壮,未受月露洗。身微欲安适,坐待东方启。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锁钥边城固,储胥幕府闲。风声先上郡,烽火绝秦关。紫塞铙歌发,黄云猎骑还。侧知铃阁夜,梦绕殿东班。

楚囚对泣欲何如,江左图王计策疏。风景不殊人自老,令人更忆管夷吾。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宗祥言其异事甚多。作是诗以识之。黁公本

鸡窗同隶习,雁塔独飞翔。荐牍盈丹戾,封章列皂囊。锦衣荣梓里,符竹耀江乡。三迳方谋适,琴尊忽破亡。

清庙奕奕,和乐雍雍。器尊牺象,礼属宗公。白水方祼,黄流在中。谟明之德,万古清风。

想像精蓝九叠前,青鞋今得踏云烟。霜边涧水多成玉,岭上人家半是仙。伏蟒千年无动意,老松何日不幽禅。可怜倚马思归客,有底区中未了缘。

山到金盆共绕回,势高群岫独崔嵬。那更绝顶又拳石,真似飞从天上来。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暑室困蒸炊。呼鹤前来听咏诗。鹤告不餐空碌碌,随鸡。诸仆无恩但有威。云海夙相期。忍使清斋十二时。主者不才今遣汝,调饥。骑去扬州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在昔汉唐,亡由阉宦。出或用之,鲜不始患。岂期黄公,独禀高见。白发虔心,有闻必谏。竭力东城,以身死难。揭名不磨,万世炳焕。

道傍小树复低枝,摘尽青梅肯更遗。偶尔叶间留一个,且看漏眼几多时。

晚促离筵醉玉缸,伊州一曲泪双双。欲携刀笔从新幕,更宿烟霞别旧窗。胡马近秋侵紫塞,吴帆乘月下清江。嫖姚若许传书檄,坐筑三城看受降。

百尺台前万顷宽,风烟缥缈隔尘寰。天浮江水兼湖水,云抹淮山与楚山。景物宛如图画里,星河只在户庭间。登临莫作悲秋意,且对黄花一解颜。

镜裹看形见不难,徒劳流水与登山。演若达多头不失,狂怖自歇快平生。

贾傅南迁久,江关道路遥。北来空见雁,西去不如潮。鼠穴依城社,鸿飞在泬寥。高低各有处,不拟更相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