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南宫夙拜罢,东道昼游初。
饮饯倾冠盖,传呼问里闾。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明发辉光至,增荣驷马车。

作品评述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是唐代苏颋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主要描绘了秋日归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喜悦之情。

诗词中文译文:
南宫夙拜罢,东道昼游初。
南宫夙拜完成,归途中白天初晴。
饮饯倾冠盖,传呼问里闾。
举觞祝贺,酒袍披露,传声问候乡里人。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树木悲伤,挂满刀剑痕迹,溪水回想起垂钓的快乐。
明发辉光至,增荣驷马车。
明朗发亮之后,增加光荣,驷马车队驶至。

诗意和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归乡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描绘了南宫夙拜完成后的场景,形容了回家路上的愉悦心情。诗中饮饯和传呼等场景,体现了亲友们对他的欢迎和关心。诗人以巧妙的细节描写,展示了自然和谐的景象,如树上挂满了刀剑的痕迹,溪水中回忆起垂钓的欢乐。最后,明亮的光芒和驷马车队的出现,增加了归乡的光荣和喜悦。

这首诗词以婉转抒情的笔触,展示了诗人旅途中的种种欢喜和感慨。通过人们的饮饯、传呼等场景,诗人表现出家乡人民对他的关爱,诗人也以此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运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展示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首诗词意境雅致,富有鲜明的画面感,表达了对归乡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作者介绍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苏颋的轶事典故

思如泉涌

  唐隆政变后,苏颋负责草拟诏书。他随口述说,让书吏抄写,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当。书吏多次对他道:“请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们记不过来,恐怕会把手腕累坏。”宰相李峤叹道:“苏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

不让前朝

  开元初期,苏颋、李乂担任中书侍郎,主掌文诰。一次,唐玄宗对苏颋道:“则天朝有李峤、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冠当时。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们逊色。”

子过其父

  宋璟与苏颋一同执政时,关系融洽。苏颋遇事多谦让宋璟,对宋璟提出的意见,也尽力襄助。宋璟对人道:“我与苏氏父子,前后同时为相,苏仆射(苏瑰)宽厚长者,乃是国器。然而在对朝政提出建议以及处理政务的精敏程度方面,苏颋胜过他的父亲。”

不易忠节

  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索取库钱,购买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等物,苏颋却不肯给钱。有人劝道:“您远离京都,不要忤逆皇帝。”苏颋道:“英明的皇帝不会以私人喜爱来夺取公众利益,我又怎能因远离京都而改变忠臣的节操?”

遗书止寇

  巂州蛮酋苴院勾结吐蕃,欲入侵唐朝。苏颋时任益州长史,他抓获一个间谍,不顾官吏出兵征讨的请求,修书给苴院,道:“不要这么做!”并将间谍送还。苴院羞愧不已,从此不敢再动入侵之念。

玄宗罢猎

  苏颋出葬时,唐玄宗在咸宜宫游玩,正欲前去打猎,得知消息后,悲伤的道:“苏颋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游乐。”于是返回宫中。

苏颋的家庭成员

父亲:苏瑰,官至尚书左仆射。

兄弟:苏诜,官至徐州刺史。

兄弟:苏冰,官至虞部郎中。

兄弟:苏乂,官至职方郎中。

苏颋的生平

早年经历

  苏颋自幼聪明过人,能一目数十行,过目不忘,后考中进士,授为乌程县尉,又被举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累迁至监察御史。702年(长安二年),苏颋奉命复核来俊臣等酷吏所处理的案件,为负冤者洗脱冤屈。

累任要职

  706年(神龙二年),苏颋升任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又拜中书舍人,专掌文诰。当时,苏颋的父亲苏瑰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二人同在朝中掌管枢密,荣耀一时。不久,苏颋改任太常少卿。

  710年(景云元年),苏瑰病逝。唐睿宗命将苏颋夺情,授为工部侍郎。苏颋上表推辞,唐睿宗又命李日知前去传旨。李日知回奏道:“臣见到苏颋悲痛欲绝的样子,实在不忍心说什么,担心他会发生意外。”唐睿宗只得允许苏颋守孝三年。

  713年(开元元年),苏颋守孝期满,就任工部侍郎。后来,唐玄宗问宰相道:“有从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答道:“陛下任用贤能,何必计较其资历呢?”唐玄宗遂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知制诰,又让他袭爵许国公。

担任宰相

  716年(开元四年),苏颋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并与侍中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

  718年(开元六年),唐玄宗下诏严禁恶钱流通,并收缴民间私钱,熔铸为式钱,以致京师人心浮动,各项交易几乎停止。苏颋与宋璟上奏朝廷,建议由太府出钱二万缗,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可供官府使用的滞销物品,并允许两京官员预支官俸,使得良钱流入民间。

  719年(开元七年),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其子王守一请求援用窦孝谌的先例,修筑五丈一尺高的坟墓。唐玄宗同意,但苏颋极力反对:“根据礼制,一品官墓高一丈九尺,陪葬皇陵者也只是高出三丈而已。窦太尉的坟墓,已经受到指责,只是当时无人指出它的过失,现在怎能重犯这样的错误!臣等对此再三劝谏,只是欲成就皇后美名。”唐玄宗大悦,赏苏颋绢帛四百匹。

晚年生活

  720年(开元八年),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离。苏颋到任后,招募戍卒,开掘盐井,冶炼铁器,通过盐铁来赚取钱财,购买谷物,充实粮库。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苏颋随驾前往,并撰写朝觐碑文。十二月,唐玄宗采纳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议,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务分为十铨,命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在洛阳南门举哀,并废朝两日,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诗词推荐

红旗破贼本非才,白首为郎更此来。群玉府应羞哙伍,碧油幢误筑燕台。江行莫等蛟鼍怒,雨歇能令鸥鹭猜。三迳未荒归路好,秋风篱落菊花开。

冻柳轻能舞,枯河暖亦流。东风应自好,远客独含愁。揽镜伤吟鬓,无钱买钓舟。谁能终日兴,大半在沧洲。

葛家女儿十四五,不向深闺学针缕。遍身绣出蛟螭文,赤手交持太阿舞。红罗帕兮锦缠头,口吐长安游侠语。侧身捷如飞鸟轻,瞋目勇如独鹘举。云窗雾阁岂无情,终欠娇娆太粗武。黄堂张燕灯烛光,两耳喧喧厌歌鼓。人言葛氏善舞剑,曾向梨园奉尊俎。短衣结束当筵呈,壮士增雄懦夫沮。

骨气秋江月,文章春苑花。片心穷万法,半语辩千邪。朝罢鸡司晓,醉酣蜂报衙。未为三岛客,笑指五云家。骑月游沧海,鞭霆步太霞。鬼神私侧目,袖里一青蛇。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使君厌骑従,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只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归来始觉远,明月高峰颠。

寻胜去,驱马上南堤。信脚不知人远近,醉眠犹劝玉东西。归帽任冲泥。春雨过,农事在瓜蹊。野卉无名随路满,山禽著意傍人啼。鼓角已悲凄。

十年不见山村人,瑶华忽到英溪滨。见诗犹如见君面,读诗只字必三嚥。当今满面眼非吾曹,与君例亦同此遭。风雅之音幸未变,托之足以舒郁陶。颇谓仇仙若鸾凤,造次而鸣亦惊众。丹穴方堪养羽仪,他年会作明时用。

春眼不知处,溪楝日初长。旧箧题诗扇,疏帘读易香。田蛙占水旱,海燕语兴亡。复恐闲愁起,听泉过石梁。

四海罗夫子,乾坤识此心。貌真南似北,人是古居今。老大胸怀苦,优游岁月深。诸公用之武,莫待二毛侵。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後,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世历亡秦远,湖连大海濒。柘山標观望,玉女见威视。渺渺旁无地,滔滔孰问津。何年化鱼瘪,仿佛历阳人。

直以母事妾,只云父所安。可怜遭楚毒,加意更承颜。

轻烟羃羃衲僧家,节物迎春气象华。流水落华无限意,游山消息付长沙。

拟出罝罗再卜邻,死生俄判两吟身。百年岂料逢今日,四海何由见此人。吴地有园花已尽,楚山无冢草空春。一篇幽愤时时读,风雨寒灯夜独亲。

夭矫山顶松,葱茜门前柳。高低邈不同,日日满窗牖。穷通端似之,尽入乾坤手。愿为深闺女,勿学商人妇。闺女老弥贞,商妇多失守。

灵山纪地德。地险资岳灵。终南表秦观。少室迩王城。翠凤翔淮海。衿带遶神垧。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青。

错错在禅庭,高宜与竹名。健添秋雨响,乾助夜风清。雀静知枯折,僧闲见笋生。对吟殊洒落,负气甚孤贞。密谢编栏固,齐由灌溉平。松姿真可敌,柳态薄难并。映带兼苔石,参差近画楹。雪霜消后色,虫鸟默时声。远忆沧洲岸,寒连暮角城。幽根狂乱迸,劲叶动相撑。避暑须临坐,逃眠

梅窗归坐几岁寒。老生涯、寂寞自便。最喜得、双双健,与粗茶、淡饭结缘。眉前把酒深深劝,这时光、惟有靠天。看许大、痴儿女,且随宜、笑到百年。

谁与春江上信鱼,可怜霜刃截来初。鳞隳似撤骚人屋,腹断疑伤远客书。避网几跳山影破,逆风曾蹙浪花虚。今朝最是家童喜,免泥荒畦掇野蔬。

祖帐飘扬堤柳边,北来飞盖复连翩。追随不忍轻言别,回首城楼没晚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