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三年发皇后册宝十三首

天地奠位,乾坤以分。
夫妇有别,父子相亲。
圣王之治,礼重婚姻。
端冕从事,是正大伦。

作品评述

《绍兴十三年发皇后册宝十三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探讨了天地奠位、乾坤分划的主题,以及夫妇之间的分离和父子之间的亲近。诗中还强调了圣王治理下的重视婚姻制度,以及端冕从事表达的正大伦理观念。

诗词的中文译文暂不提供,以下是对诗意和赏析的分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宏大的画面,以天地奠位和乾坤分划为背景,表达了夫妇之间的分离和父子之间的亲近。它强调了圣王治理下对婚姻制度的重视,以及正大伦理观念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天地奠位和乾坤分划为引子,展现了一种宇宙间的秩序和分界。天地奠位象征着宇宙万物的创造和安排,乾坤分划则象征着宇宙的分割和区分。这种宇宙秩序的描绘为后面的描述提供了基础。

诗中提到夫妇有别,父子相亲,强调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夫妇之间的分离可能暗示着权力的分配和政治上的分工,而父子之间的亲近则强调了血脉的联系和传承。

诗中还强调了圣王治理下对婚姻制度的重视。圣王将礼制看作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婚姻作为社会关系的核心,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的重视和崇尚。

最后,诗中出现的"端冕从事,是正大伦"表达了正大伦理观念。端冕意味着正统的皇位,从事则指的是官吏的职责和责任。整句表达了作为官吏应该遵循正义和伦理的观念,以服务于皇位和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这首诗词通过天地奠位和乾坤分划,以及夫妇和父子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和正大伦理观念的追求。它展现了隋代社会对于秩序、家庭和治理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春雨接梅雨,便有水潦忧。乞晴今几日,又似悯雨求。田苗虽向槁,尚冀什一收。政恐穫稻月,沛淫不能休。

澹月窥窗似有情,更堪梅影向人横。放翁不受天魔恼,独拥青毡睡到明。

杯盘草草,园亭小小,不用罗帷锦幄。酴醿本是殿余春,更风雨、无端趱却。有词可和,有棋可赌,杂以诙谐戏谑。闲时日日可遨嬉,又选甚,花开花落。

甕头留得菊花春,过了重阳即诞辰。想见闺中为寿酒,只同儿女说归人。

徐子长吟复短吟,奇书窗下日幽寻。谁知密密深深地,参得明明了了心。千里澄江空更阔,中秋素月古犹今。使君胸次端如许,愿以馀光照所临。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

浣衣轻浣布,布缕不如丝。丝坚犹易穿,布弱从可知。

无所用心鱼在沼,居然生子燕成窠。谁言春去花事歇,萱草石榴情更多。

端把中庸诵一篇,眼前神物顿森然。尘埃扫尽无他虑,尽管高楼自在眠。

鸣鞭晚日禁城东,渭水晴烟灞岸风。都傍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霜翎雪羽臙脂顶,玄裳翠距白玉颈。何年乘风下太清,芝田烟暝瑶池冷。天台山上玉京天,何似青天玉帝前。晓云黯淡但欲唳,夜月凄凉那得眠。君不见东海苍鱼浮吞舟,一朝失却风涛秋,陆地蝼蚁俱逆谋。又不见南山白虎啸裂石,一朝不得山林力,平原狸兔起图食。如彼茅圊蝇,不知天池

雪带东风洗画屏,客星悬处聚文星。未归嵩岭暮云碧,久别杜陵春草青。熊轼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岂知京洛旧亲友,梦绕潺湲江上亭。

翠鬓双妥未梳头,纺纬车边坐欲羞。几度采桑归较晚,阿孃疑看落花愁。

六七年来春又秋,也同欢笑也同愁。才闻及第心先喜,试说求婚泪便流。几为妒来频敛黛,每思闲事不梳头。如今悔恨将何益,肠断千休与万休。

暮色闻津鼓。烟波碧、数行征雁时度。轻榔聚网,长歌和楫,水村渔户。行人又落天涯,但怅望、高阳伴侣。记旧日、酒卸宫袍,马酬少妾词赋。如今鬓影萧然,相逢似雪,徒话愁苦。芳尘暗陌。残花遍野,岁华空去。垂杨翠拂门径,尚梦想、当时住处。纵早归、绿渐成阴,青娥在否。

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狂歌痛饮豪不除,更忆衔枚驰出塞。芦摧苇折号饥鸿,欲傅粉墨无良工;摩挲东绢三叹息,收入放翁诗卷中。明朝青天行日毂,万瓦生烟失琼玉。世间成壤本相寻,却看晴山晕眉绿。

德润连城璧,文工五凤楼。不愁来蜀徼,政喜识荆州。世久欺儒素,人当问品流。平生郭有道。得共李公舟。

浅梦深帷人未醒,街声呼彻睡忪惺。高腔低韵天会籁,也当晨窗唤起听。

晚日未抛诗笔砚,夕阳空望郡楼台。与君后会知何日,不似潮头暮却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