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录别(其三)》
拼音和注音
qū chē jiù tuí jǐng , míng fā fàn huáng hé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黄河:河川名。源出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北麓噶达素齐老峰,流经甘肃、宁夏、绥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九省,注入渤海。
驱车:(动)驾驶或乘坐车辆:~前往。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去日苦太易,游子无常家。
别离在俯仰,素雪以朱华。
驱车就颓景,明发泛黄河。
浮云媵余征,流飙激其波。
顾眄当中原,慷慨为悲歌。
千里一萧条,故乡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