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白居易的《惜落花,赠崔二十四》
拼音和注音
wǎn lái chàng wàng jūn zhī fǒu , zhī shàng xī shū de shàng duō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地上:陆地上。指人间,阳世。
晚来:晚来是汉语词汇,读音wǎn lái,解释为傍晚;入夜。
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解释为失意,伤感地望着天空。
稀疏:(形)间隔远;不稠密:~的灯光|枪声渐渐~下来。[近]稀落|稀少。[反]稠密。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
漠漠纷纷不奈何,狂风急雨两相和。晚来怅望君知否,枝上稀疏地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