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作品评述

《立秋》是一首明代诗词,作者是夏云英。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风吹雨过南楼,
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
侍儿闲自理空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秋风吹过南楼,夜晚的凉意宣告着立秋的到来。宝鸭的香气散去,火炉冷却,侍儿们闲散自在,主人却孤独无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立秋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之情。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夏天的炎热逐渐消退,天气转凉,景色变得清爽宜人。然而,诗中的南楼却显得冷落,宝鸭的香气散去,火炉冷却,主人孤独地守在空荡荡的空侯之中。这种景象与立秋时节的温暖和活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物象的变化,将自己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以此表达内心的感受。这种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传统之一。诗人夏云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手法,通过对立秋景象的描绘,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之情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阅读诗词时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立秋》通过对立秋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夏云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媒介,将自己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相联结,以此触发读者的共鸣。这种情感交融的手法使得诗词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意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诗词推荐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坐石已知毛骨冷,漱泉长觉齿牙清。个中有味忘归念,身老无馀合此情。

三面僧邻一面墙,更无风路可吹凉。他年舍此归何处,青壁红霞裹石房。竹低莎浅雨濛濛,水槛幽窗暑月中。有境牵怀人不会,东林门外翠横空。

梦不曾为岭青游,眼中陡顿有英州。知君结此石交后,一洗从前势利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不是甘草大黄,亦非苦参半夏。莫教一滴沾唇,直得通身汗下。

秋城草树欲黄昏,微径新晴菜甲新。便好灌园从老圃,此怀原是汉阴人。

纷纷操罟入山林,我自终朝不犹禽。远物只知肥遁利,穷幽不问浚恒深。毕逋啼日满荒戍,款段行云供醉吟。宇宙穷空岁迟暮,平沙独立数寒金。

士本不畏贫,所畏迫老境。百忧无一乐,可醉不可醒。寒风颇欲霜,缝补阙袍领。酒胆一何大,和陶效坡颍。

肩舆转绿畴,跨浦蹑石梁。暮投瑞峰宿,野色杂莽仓。鱼盐海市隘,松竹山径凉。解衣借僧庐,煮茗涤枯肠。顿忘庚火争,秋色已侵床。古戌此何夕,冠盖来徜徉。一杯偶相属,荔丹咀冰霜。哦诗兴清绝,天池看鹏翔。

百年三万六千场,拟挈乾坤入睡乡。世事何常云聚散,古人安在草荒凉。不禁杜宇催春老,莫怪吴蚕作茧忙。已擅一丘吾事足,人间蚊垤自侯王。

文章换桂一枝秀,清白传家两弟贫。

唐室未应嫌季晚,相为不朽有元颜。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鹤鸣。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惧无一夫用。报我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杏坛铿尔瑟声稀,剑佩三千羽盖飞。独对春风吟咏处,从今愿学舞雩归。

睡鸭陂塘水慢流,离离禾稼满平畴。共言官府催科缓,饱饭浑家百不忧。

荣悴元知岂有常,纷纷草木占年光。霜风一扫知何在,楚客从来枉断肠。

何年进入玉华宫,香到君王紫禁枫。月府归来衫袖冷,蟾蜍滴露洗秋红。

阿母蟠桃下记春。长沙星里寿星明。金花罗纸新裁诏,具叶傍行别绶经。同龙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明年今日称觞处,更有孙枝满谢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