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

孰视空堂竟不言,故应知我未天全。
肯来傅舍人皆说,能致先生子亦贤。
脱屣不妨眠粪屋,流澌争看浴冰川。
士廉岂识桃椎妙,妄意称量未必然。

作品评述

《张先生》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看着空荡的堂屋也不说话,因此应该明白我并非完人。愿来访的傅舍人都称赞,能够使先生的子孙也是贤者。即使脱去履鞋,也能在粪屋里安然入眠;即使在急流中,也愿意去洗冰川。士人怎能了解桃椎的妙处,妄自评量未必正确。

诗意:
《张先生》是苏轼对自己的一种自嘲和自省之作。诗中表现出苏轼并非天赋出众,也有不足之处,但他仍然希望能够受到崇敬和赞赏。他以自己为例,表达了士人有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可能会有偏差,自以为是的态度并不可取。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自嘲和自省风格。他以自己为例,讽刺自己并非完人,通过描述自己的不足之处来表达对士人评价的思考。诗中的"空堂"、"傅舍人"、"先生子"等形象化的描绘,使得诗词更富有生动感。苏轼通过反思自己的局限性,提醒读者不要过于自以为是,不要轻易评价他人,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的才华和美好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明晰的表达塑造了苏轼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它不仅展示了苏轼对自己的自省和谦逊态度,也能引发读者对自身认知和评价的思考。这种自嘲与自省的风格在苏轼的作品中常见,凸显了苏轼作为文人的独特性格和文化修养。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海棠正妖饶处。且留取。悄庭户。试细听、莺啼燕语。分明共人愁绪。怕春去。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未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彩笺无数。去却寒暄,到了浑无定据。断肠落日千山暮。

天上真龙去不回,世间凡马谩争驰。少年气习今犹在,袖手时来省断碑。

休吟稽山晚,听咏秦城旦。鸣鸡初有声,宿鸟犹未散。丁丁漏向尽,冬冬鼓过半。南山青沉沉,东方白漫漫。街心若流水,城角如断岸。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朝车雷四合,骑火星一贯。赫奕冠盖盛,荧煌朱紫烂。沙堤亘蟆池,市路绕龙断。[子城东北低下处,旧号虾蟆池。]白日忽照耀

溪谷溅溅嫩水通,野田高下绿蒙茸。和风满树笙簧杂,霁雪兼山粉黛重。万里有家归尚隔,一廛无地去何从。伤春故欲西南望,回首荒城已暮锺。

历遍江南处处山,峤南还得倚楼看。化工此地无余巧,爽气穷冬更逼栏。官事随时宁解了,书盟平日未应寒。相逢自有论文乐,只把空杯未碍欢。

我生天地间,亦是天地民。造物苦见欺,轻薄随时人。抱道鄙富贵,徇势陵贱贫。声名自青史,骨肉终黄尘。

四月都城冰碗冻。含桃初荐瑛盘贡。南寺新开罗汉洞。伊蒲供。杨花满院莺声弄。岁幸上京车驾动。近臣准备銮舆从。建德门前飞玉*。争持送。葡萄马乳归银瓮。

黯黯夜烟青,寥寥秋汉迥。海月出天高,霜云泊天静。鹤鸣知露寒,树影当轩正。幽客独未眠,经窗夜声磬。

诸公念我闲无食,粟繼舆台扣户频。眼底梅花还索笑,酒肠诗胆已轮囷。

障羞半面依篁竹,随意淡妆窥野塘。飘泊风尘少滋味,一枝犹傍故人香。

幽人问水更携琴,好傍清池发妙音。曲径横穿花意密,重台斜拂竹情深。荒笼媚菊含金笑,疏木寒禽弄玉吟。欲攀艳日留歌席,纵迫归心恋暮岑。

古人夏造冰,秘诀从谁发。胸次斡乾坤,手中提日月。

妾命何偏薄,君王去不归。欲令遥见悔,楼上试春衣。空殿看人入,深宫羡鸟飞。翻悲因买赋,索镜照空辉。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笋充庖,日百尾。千角鹿,九首虺。心生窍,浑沌死。搜中林,撅稚子。腹便便,老饕耳。

日日江头骋望频,东风去岁旧相亲。庾郎于作披香赋,未有花开未是春。

金谷千年后,春花发满园。红芳徒笑日,秾艳尚迎轩。雨湿轻光软,风摇碎影翻。犹疑施锦帐,堪叹罢朱纨。愁态莺吟涩,啼容露缀繁。殷勤问前事,桃李竟无言。

世故相逢各未闲,百年多在别离间。昨夜秋风今夜雨,不知何处入空山。

俊物终当腾踏去,钝榔犹欲溯洄从。邻家东岂无□子,小屋西堪住士龙。掷笔不求佳传作,署门怕与恶宾逢。山歌亦自谐音节,莫管人嘲似哑钟。

客舍垂杨依旧青,自鑽新火应清明。故山紫笋谁能摘,倒箧云龙手自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