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亲郊八首

圜丘何方,在国之阳。
祀神合祭,运避无疆。
祖考来格,笾豆成行。
其人肃肃,降福穰穰。

作品评述

《咸平亲郊八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为诸臣。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圜丘何方,在国之阳。
祀神合祭,运避无疆。
祖考来格,笾豆成行。
其人肃肃,降福穰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祭祀仪式在圜丘举行的场景。圜丘是古代祭祀神明的圣地,位于国家的阳方。在这里,人们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祖先和先贤的精神得到了肯定,祭品整齐地排列着,参与者庄严肃穆。他们期望神灵的降福充满丰饶。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祭祀仪式的场景,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对祖先的敬仰。以下是一些赏析要点:

1. 圜丘的意义:圜丘是古代祭祀神明的重要场所,被认为是神灵降临的地方。它位于国家的阳方,象征着吉祥、光明和繁荣。作者通过提及圜丘,凸显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神圣性。

2. 祭祀仪式的合祭:诗中提到了"祀神合祭",表示人们共同参与祭祀仪式,团结一致。这种合祭的方式强调了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

3. 对祖先的敬仰:诗中提到"祖考来格",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尊重。祖先被认为是家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他们的格位决定了后代的命运。通过祭祀仪式,人们向祖先表达崇高的敬意,寄托着对祖先的感激之情。

4. 降福丰饶的期望:诗中描述了祭祀仪式的肃穆场景,以及笾豆整齐排列的情景。这些细节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庄重和仪式感。参与者期待着神灵的降福,希望能够获得丰饶的收成和幸福的生活。

这首诗词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虔诚崇敬,以及对吉祥和繁荣的向往。它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祭祀仪式的庄严氛围,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仪式的思考。

诗词推荐

甘陵兵乱百物灰,火光属天声如雷。雷声三日屋瓦摧,杀人不问婴与孩。守官迸走藏浮埃,後日稍稍官军来。围城几匝如重鋂,万甲雪色停皑皑。孰敢专辄但取裁,黄土始坚难速颓。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

山中坐。静看落花堕。问何为,待结团*果。

幽人自爱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窗中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身凡心圣古卢能,未着袈裟已是僧。冷暖自知师莫问,但看老色几分增。

独夜愁如此,殊乡老奈何。故人经乱少,归梦入秋多。衣敝邻砧动,书沈海雁过。灯前空拂剑,酒薄不成歌。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宣城百山间,文脊尤奇峰。拔出飞鸟上,画图难为容。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遗形此石室,孤坐鹿裘重。人去邈不返,洞壑空藏龙。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逝者追可得,甘弃万户封。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

雕鞍成谩驻。望断也不归,院深天暮。倚遍旧日,曾共凭肩门户。踏青何处所,想醉拍、春衫歌舞。征旆举。一步红尘,一步回顾。行行愁独语。想媚容、今宵怨郎不住。来为相思苦。又空将愁去。人生无定据。叹後会、不知何处。愁万缕。仗东风、和泪吹与。

少陵不赋海棠诗,留得风流相国词。闻种锦窠三百本,春风才起蜀人思。

不住烟萝第一层,翻身要勘岭南能。谓言檗峤三千指,不比黄梅七百僧。

泉声宜远听,入夜对支公。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何年出石下,几里在山中。君问穷源处,禅心与此同。

水竹谁家宅,幽庭向苑门。今知季伦沼,旧是辟疆园。饥鹭窥鱼静,鸣鸦带子喧。兴成只自适,欲白返忘言。纳凉每选地,近是青门东。林与缭垣接,池将沁水通。枝交帝女树,桥映美人虹。想是忘机者,悠悠在兴中。林间求适意,池上得清飙。稍稍斜回楫,时时一度桥。水光壁际动,山影

户外荒园久不窥,桔槔已息汉阴机。与鸡窠老略相似,微鹿门翁谁与归。训俭家才支伏腊,力农田不问硗肥。由来位重多忧责,未必沙堤胜石矶。

来时雪羽带缁尘,养得摧残病离身。晓浴池宽檐蔔绕,夜栖笼阁海棠隣。华亭清唳如前日,蜀道高风过昔人。他日侍郎登风沼,却来湖畔静怡神。

褰裳拥鼻正吟诗,日午墙头独见时。血染蜀罗山踯躅,肉红宫锦海棠梨。因狂得病真闲事,欲咏无才是所悲。看却东风归去也,争教判得最繁枝。

夜过洞庭曲,青山玉作堆。仙人吹铁笛,白鹤自飞来。

红日坠时情更切,玉山颓处兴还深。攀条时拣繁枝折,不插满头辜此心。

故国逢君慰喜偏,清宵行醼重留连。山楼上火人初合,天汉无云月自圆。乐色时闻花院里,春风都在酒旗边。莫辞彻晓须沈醉,后会还应不计年。

睿赏叶通三,宸游契重九。兰将叶布席,菊用香浮酒。落日下桑榆,秋风歇杨柳。幸齐东户庆,希荐南山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