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感山题甘露台

讲师曾此雨天花,台筑山椒几岁华。
一盖云松擎羽葆,四盘江水走龙蛇。
好教绝顶崚嶒出,莫放浓阴荟蔚遮。
应有醍醐余味在,僧房试觅一杯茶。

作品评述

诗词:《游感山题甘露台》
作者:姚勉
朝代:宋代

中文译文:
曾经讲师曾在这雨天的花下游玩,
甘露台筑在山椒之上几个春秋。
一片云松像羽毛一样支撑着葆,
江水蜿蜒流动如龙蛇般盘旋。
它能使高峰嶙峋的景色更加出众,
不要让浓密的阴影掩盖茂盛的美景。
应该有一种醍醐的余味在这里,
我将在僧房中寻找一杯茶来品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姚勉写于宋代的《游感山题甘露台》,描绘了作者游览感山甘露台的景色和心情。诗中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山水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山脉的壮美和自然景观的魅力。

诗中以雨天花下、山椒、云松、江水等自然元素来描绘甘露台的景色。雨天花下,形容花朵在雨中的美丽和清新;山椒则象征着山脉的高峰和历史的积淀;云松像羽毛一样,轻盈地支撑着葆,给人一种悬浮的感觉;江水蜿蜒流动,如同龙蛇盘旋,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曲折和奔放。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作者赞美甘露台的景色高峰嶙峋,绝顶崚嶒,将浓密的阴影与茂盛的美景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诗的最后,作者希望能在僧房中寻找一杯茶,体验其中的醍醐余味,这也是对甘露台清幽环境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清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镜弄白髭须,如何作老夫。浮生长勿勿,儿小且呜呜。忍过事堪喜,泰来忧胜无。治平心径熟,不遣有穷途。

过午时云簇,豪春暝雨篵。石苔先受色,桃叶复含滋。客舍居难稳,家书到每迟。二公俱强饭,宗社要扶持。

河魨行水底,志在全其生。缒绠激使怒,拍浮拾彭亨。触来不自制,天君失和平。惩忿当如山,一静弭百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阴洞亲寻遍,灯惊蝙蝠飞。坚明敲紫玉,一似采时肥。

赤水无精华,荆山亦枯槁。玄珠与虹玉,璨璨李贺抱。清晨醉起临春台,吴绫蜀锦胸襟开。狂多两手掀蓬莱,珊瑚掇尽空土堆。

风物澹萧辰,陵阿访隐沦。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长沮亟相语,非敢问迷津。

秋鴈多夜飞,前群後孤来。俦合鸣自得,只去音已哀。哀音能感人,肠酸非食梅。共将形影对,安得不早衰。

去年八月哭微之,今年八月哭敦诗。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泣罢几回深自念,情来一倍苦相思。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却苏州更是谁。

湘流分曲浦,缭绕古城东。岸转千家合,林开一镜空。人生无事少,心赏几回同。且复忘羁束,悠悠落照中。回环路不尽,历览意弥新。古木畲田火,澄江荡桨人。缓歌寻极浦,一醉送残春。莫恨长沙远,他年忆此辰。

早佩廉丞训,中偕计吏行。那知身啬报,仅见子成名。表里高阳氏,铭阡辅嗣孙。他年燎黄诰,亦足慰幽明。

短筇敲路又投西,满眼皆诗不用题。风撼材声如海怒,天铺雪意放云低。自怜白发貂裘敝,欲借红炉纸帐栖。记取年年此时节,两翁一醉笑扶携。

意动心须动,心除意亦除。无无寂寂寂还无。神气和同,子母得安居。莫觅曹溪路,何须问尾闾。真清真静养真如。真乐真闲,真个好功夫。

旧苑珠千树,寒郊玉万层。

积水敞华构,参差带幽壑。微风动轻蘋,绿云泛珠箔。天空夕阴敛,川回游鳞跃。徘徊沧洲梦,露下翠衾薄。公子属鸣佩,逍遥陟延阁。微吟省树移,缓步庭花落。放舟返春渚,言恣林泉乐。挥觞靡可留,怅望青山郭。

古往今来一貉丘,行藏有道坎还流。凤凰池上春风梦,龙鹤山头夜月秋。閒曳深衣聊独乐,有怀连璧赋三游。何人得与余心会,野水黏天一片鸥。

踯躅来千里,崎岖为一饥。客情方惨惨,雪意又垂垂。万事岂无命,百穷宁坐诗。前贤有如此,而汝欲何为。

□□□□□浮家。篷底光阴鬓未华。停短棹,舣平沙。流来恐是杏坛花。

纸屏竹榻亦生涯,掩上柴扉不用推。人似春云离复合,愁如潮水去还来。壶头新酿今朝熟,篱脚寒梅昨夜开。岳顶高僧□有约,想携竹箒扫苍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