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东阳的《徐用和御史墓山八韵(其四)璧池浸月》
拼音和注音
xī huǒ bù láo wēn jiào zhào , jǐn páo shuí fù zhé xiān sh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谪仙:1.受了处罚,降到人间的神仙。古人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后专指李白。2.借指被谪降的官吏。3.称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
锦袍:锦缎制的衣袍。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原诗
古墓前头月一池,璧纹浮动不成漪。
半空影落秋毫见,午夜光生老蚌知。
犀火不劳温峤照,锦袍谁赋谪仙诗。
旧游回首伤心地,乂是烟愁雨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