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宣笔与成都司理刘大著

宣城彩笔真堪爱,蜀色红笺更可夸。
雅称风流刘大著,闲时题咏海棠花。

作品评述

《送宣笔与成都司理刘大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魏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宣城的彩笔真令人爱慕,
蜀地红纸更值得夸赞。
闻名的才子刘大著,
闲暇时题咏海棠花。

诗意:
这首诗词是以送别的方式向刘大著送宣城彩笔和蜀地红纸,并表达了对刘大著的赞美。宣城的彩笔被称为"彩笔真堪爱",它可能指的是宣城的文房四宝之一,即宣纸。蜀地红纸指的是产自蜀地(四川)的红色文房用纸,被称为"红笺"。诗中提到的刘大著是一个风流雅称的人物,他在闲暇时经常题咏海棠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宣城的彩笔和蜀地红纸,以及对刘大著的称赞,展现了作者对文房用具的喜爱和对才子的赞赏。宣城的彩笔和蜀地红纸都是文化艺术的象征,代表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品质的追求。刘大著被称为风流雅称,说明他在文学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和品味。

诗中的海棠花则是一种寓意丰富的花卉,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短暂的生命。作者将闲暇时题咏海棠花作为刘大著的休闲爱好,也暗示了刘大著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纯净和短暂美的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刘大著和文房文化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对艺术品质和生命美好的向往。这首诗词在描绘细节的同时,蕴含了深远的情感和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作者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九衢灯火闹嘈嘈,斗柄低昂列宿高。漏箭声沉金锁彻,纱笼影避贵官豪。乌号望帝穷霄壤,鱼烂遗民沸海涛。三百五年风雪夕,孤臣白首卧林皋。

山与矶名从地志,姑兼郎号出江民。世间称谓无真实,闻说双祠自有神。

贫里端何好,欣然肯不居。诗臞将到骨,室陋得关渠。我懒今仍老,谁能强著书?谈间可无子,独判一秋虚。

建业尘中吏,秦淮水上亭。浴晴凫弄日,饮晓马吞星。地迥来芳草,潮回出断汀。有僧时到此,相对两浮萍。

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乱雪忽平船。碧琉璃上琼花里,独载诗人孟浩然。

一雨洗炎蒸,危阑偶独凭。凉颸生萃蔡,爽气入鬅鬙。庭下宵游磷,盘中昼扫蝇。绝胜尘土裹,马上嚼寒冰。

凤皇台下凤皇巢,白鹭洲边白鹭涛。舟未解维先望见,风能传语更相招。江南春物为谁好,淇上归心不自聊。何日结茅锺阜尾,幅巾相对一方袍。

莫怪苦吟迟,诗成鬓亦丝。鬓丝犹可染,诗病却难医。山暝云横处,星沈月侧时。冥搜不可得,一句至公知。

班马萧萧祖帐阑,晓参横影送征鞍。春归花树排初荠,天废关泥落旧丸。乳雉群飞郊柘密,秘鱼双合省芸乾。霸陵草色无深浅,试为南登一望看。

小雨洗红叶,青山舒白云。秋风有奇处,我友得平分。

幽窗射明月,寂寞闲素琴。朱弦不改调,抚弄无好音。文诊袭绿绮,明徽钿黄金。君恩一朝异,对此千恨深。

碧海灵桃花朵朵。阿母□□,□□□□□。昨夜海风吹玉颗。分明□□□□□。□□□□苞已破。散液流□,馥郁□□□。□□三偷谁可那。如今先手还输我。

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晖。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英声迈古,德施在民。允秩宗祀,实延上神。

门掩衰颓又暮春,这些病痛与谁陈。百城若有归来者,方见文殊一臂伸。

旧岁书犹至汉阳,新年梦已隔瞿唐。西人久苦供军费,南士专营出峡装。尘暗三边途尚梗,身游万里鬓应苍。蜀山闻说多仙者,试为余求辟谷方。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烽候惊春塞,缧囚困越吟。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沈。

获陪翠辇喜殊常,同涉仙坛岂厌长。不羡乘鸾入烟雾,此中便是五云乡。

迥绝幽栖处,何当春日过。花开当午足,蜂过短墙多。清世羲皇梦,沧浪孺子歌。同心吾辈在,天壤乐如何。

别酒为谁香,春官驳正郎。醉经秦树远,梦怯汉川长。雨过风头黑,云开日脚黄。知君解起草,早去入文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