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韩愈的《答张十一功曹》
拼音和注音
shān jìng jiāng kōng shuǐ jiàn shā , āi yuán tí chù liǎng sān jiā 。
翻译及意思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
词语释义
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三家:极言人户之少。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指三皇。指夏﹑商﹑周。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原诗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