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多通诸国货,乡音自是一方言。

出自唐代方干的《怀桐江旧居》

出自唐方干的《怀桐江旧居》

拼音和注音

shì jǐng duō tōng zhū guó huò , xiāng yīn zì shì yī fāng y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自是:1.自然是。2.自以为是。3.从此。

乡音:(名)家乡的口音。

市井:1.市集或街道。2.商人。3.无赖。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陈沂《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宋曾巩《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高诱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高诱注:“方,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贺《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焦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一干一方”。

诸国:早在夏代,今山东省诸城市境内就建立了氏族方国,初为姒姓国,到春秋时改为彭姓统治,成为诸国。

方言:(名)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地方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原诗

长向新郊话故园,四时清峭似山源。

春潮撼动莺花郭,秋雨閒藏砧杵村。

市井多通诸国货,乡音自是一方言。

此中别有无归计,唯把归心付酒尊。

诗词推荐

芳菲犹未露香妍,已是梅开溪上园。香静细参花外意,眼明应笑雾中昏。自怜拙思污吟笔,谁赋新诗人梦魂。风味满前难料理,急招挂客对开尊。

静宇占幽深,是中何所有。轩窗极清洁,砚席罗左右。公余每休此,俗客曾不受。六尺局脚床,解带就横肘。扫除闲景物,健笔当大帚。敢问公许年,得诗凡几首。

春晴生缥缈,软吹和初遍。池影动渊沦,山容发葱蒨.迟迟入绮阁,习习流芳甸。树杪飏莺啼,阶前落花片。韶光恐闲放,旭日宜游宴。文客拂尘衣,仁风愿回扇。

此生湖海惯漂浮,黄鹤垂虹已倦游。七载云门穿布袜,今年严濑著羊裘。戴溪亭外天台路,扬子江头艳滪舟。欲跨祁连窥瀚海,只今谁是冠军侯。

得见梅花即见逋,我来竟日为梅无。却於无处分明见,月满孤山水满湖。

移舟初极浦,倚岸即斜曛。澹澹月临水,微微星出云。流萤散高影,暗水聚寒纹。山雨夜深至,凄然不可闻。

玉塞函封上紫宸,清秋使节净埃氛。寸心已近长安日,万骑犹屯朔漠云。丹陛敷陈天语问,青蒲奏对史臣闻。老夫白首辕门下,惟待将军蚤策勋。

亦知壶子不死,敢问老聃所游。瑟瑟寒松露骨,眈眈病虎垂头。莫言西蜀万里,且到南华一游。扶病江边送客,杖拏浦口回头。老去此生一诀,兴来明日重游。卧闻三老白事,半夜南风打头。

逢山到处为迟留,行到东南第几州。终古香灯凭像教,可人轩户称山丘。苔封铁色千寻壁,日丽云章百尺楼。脚底全吴何足小,待将八极恣浮游。

铜台宫观委灰尘,魏主园林漳水滨。即今西望犹堪思,况复当时歌舞人。

五顶嵯峨按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毒龙池畔云生操,猛虎岩前客过疏。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地锦铺舒。展开坐具长三尺,已占山门五百余。

薄粥枝梧未死身,饥肠且免转车轮。从来不解周家意,养老常须祝骾人。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风递鸿音过故城,悲秋烈士不胜情。望穷云白生乡思,渴忆梅黄慰远征。尘蔽碧天飚未扫,榻悬残月梦难成。鲈肥却好君归去,千里如期倒屣迎。

风和日永饱食已,雨急天寒户不开。遇此佳时无一事,搘床高枕听咍台。

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几生曾得闍瑜意,今日堪将贝叶书。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

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猷公曾住天台寺,阴雨猿声何处闻。

孔孟如日月,委蛇在苍旻。光明所照耀,万物成冬春。扬子出其後,仰攀忘贱贫。衣冠渺尘土,文字烂星辰。岁晚天禄阁,强颜为剧秦。趋舍迹少迩,行藏意终邻。壤壤外逐物,纷纷轻用身。往者或可返,吾将与斯人。

霭霭停云覆短墙。夭夭临水自然芳。猗猗无处着清香。珍重蓦山溪句好,尊前频举不相忘。濠梁梦蝶尽春狂。

重来能复几句余,临水登山又送渠。夜雨已知农事好,春寒未放小桃舒。眼有佳处应难尽,别后书来讵可疎。我亦相将归旧隐,杖藜时复访楼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