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作品评述

《踏莎行》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过天晴,春分时节。千花百卉争相绽放明媚。画梁上的新燕成双成对,玉笼中的鹦鹉忧愁孤独地入眠。薜荔藤依偎在墙上,莓苔密密地铺满了地面。青楼的几处都传来歌声,美丽动人。突然间旧时的事情涌上心头,无言之中收起了愁眉,山间的翠绿依然。

诗意:
《踏莎行》描绘了雨过天晴、春分时节的景色。诗人欧阳修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人间的欢声笑语。在这美好的景象中,欧阳修心中却涌上了一些旧事,使他的心情变得复杂而深沉。

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季景色为背景,展现了欧阳修细腻的艺术表达和感受力。诗中通过描绘千花百卉争相绽放、画梁上的新燕和玉笼中的鹦鹉,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薜荔藤依偎在墙上,莓苔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繁茂和静谧。青楼中传来的歌声,生动地勾勒出繁华的场景。

然而,在这美景之下,诗人突然回忆起一些旧事,使诗词的情感产生了转折。欧阳修用“无言敛皱眉”来表达他内心的郁结和矛盾情感,使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山间的翠绿依然,表明自然界的美景不受人事的干扰,但诗人的内心却被旧事所困扰,展现出一种复杂的心境。

《踏莎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与诗人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示了欧阳修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才华。这首诗词通过对美景和内心矛盾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活、情感和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行道临孤壁,持斋听远钟。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不向云间见,还应梦里逢。

哲理

朱丝闻岱谷,铄质本多端。半月分弦出,丛花拂面安。将军曾制曲,司马屡陪观。本是胡中乐,希君马上弹。

哲理

笋舆轻捷绕坡陀,石窦抽关喷决河。幸许羊肠成坦履,不应狭路响风波。

哲理

瑶溪碧岸生奇宝,剖质披心出文藻。良工雕饰明且鲜,得成珍器入芳筵。含华炳丽金尊侧,翠斝琼觞忽无色。詹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湛湛兰英照豹斑,满堂词客尽朱颜。花光来去传香袖,霞影高低傍玉山。王孙彩笔题新咏,碎锦连珠复辉映。世情贵耳不贵奇,谩说海底珊瑚枝。

哲理

人间无处不风波,潮打西兴雨一蓑。难与命争俱老矣,经寻诗去奈吾何。园成次第自花草,山是知闻空薜萝。赖有月明千里共,烟寒数笔落行窝。

哲理

十万长松五百年,今其余几亦堪怜。霓旌恍惚刚风外,蕊殿崔嵬劫火前。题墨八分吾独识,藏丹九转后谁传。山中是事绋非昔,惟见新坟挂纸钱。

哲理

画舫前头碧湛空,晴云低影更溶溶。横陈景物无央数,尽献诗翁阿堵中。

哲理

尽室寄东里,一官辞上都。只应乘小驷,宁肯蹑双凫。秋雨生陂水,高风落庙梧。梅山为余访,还有旧家无。

哲理

少年不爱万金身,歌舞寻春愁送春。满眼纷华心寂寞,长安市上酒家人。

哲理

炎风驾京尘,久旱氛祲恶。义和鞭日车,光焰赫飞跃。群生困熬暴,嘉俗坐焦灼。高堂袒褐卧,汗下如鞭索。安知于此时,乃见嘉树落。狂飘随烟云,急洒动林薄。萧然宇宙间,昏雾一疏沦。虽忻意暂豁,所叹施未博。雷霆司天令,何乃久寂寞。微阴虽自复,阳亢不为却。安得跻帝阍,一鼓

哲理

行尽白云际,乘槎过水西。稻田秋后雀,茅舍午时鸡。野饭自不恶,村醪亦可携。闻钟欲投宿,何处是招提。

哲理

黯黯闭宫殿,霏霏荫薜萝。晓峰眉上色,春水脸前波。古树芳菲尽,扁舟离恨多。一丛斑竹夜,环佩响如何。

哲理

生平南与北,心事转蹉跎。故国海西岸,孤舟天一涯。梅窗春色早,板屋雨声多。独坐消长日,那堪苦忆家。

哲理

渐横碧落快秋风,回首云山几万重。明夕长亭新梦破,乱鸦残月五更钟。

哲理

国为休征选,舆因仲举题。山川襄野隔,朋酒灞亭暌。零雨征轩骛,秋风别骥嘶。骊歌一曲罢,愁望正凄凄。

哲理

东篱有佳菊,埋没野草傍。草蔓日以滋,菊苗日以荒。生意几欲息,菊短草何长。深秋严霜下,百草不复芳。采采东篱花,澹然发幽香。万物各有时,盛衰固其常。荣华不足恃,穷困果何伤。

哲理

谷里深藏岂自珍,须臾触石上天津。悠然一片心何在,说道无心却误人。

哲理

布帆何处定逢春,身是归人又送君。明日隔城回首望,冷花寒叶满秋云。

哲理

暂别明庭去,初随优诏还。曾为鹏鸟赋,喜过凿龙山。新墅烟火起,野程泉石间。岩廊人望在,只得片时闲。

哲理

高楼举目望,咫尺天涯间。百唤无一应,谁知离恨多。

哲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