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皇甫清虚

五湖四海仰仪形,道貌天真孰可名。
偶泛仙舟来泽国,回先生后见先生。

作品评述

《谒皇甫清虚》是宋代诗人李洪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一种追求真诚和高尚品质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五湖四海仰仪形,
道貌天真孰可名。
偶泛仙舟来泽国,
回先生后见先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崇高的情感向皇甫清虚致敬,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皇甫清虚被描述为一个具有道德高尚和真诚品质的人,他以真实、天真和纯洁的态度对待世界。

首句“五湖四海仰仪形”传达了主人公的声望和影响力,他的美德和道德风范超越了地域和国界。这种影响力不仅仅是表面的,而是建立在他作为一个仰慕对象的崇高品质之上。

接下来的两句“道貌天真孰可名”表达了主人公的真诚和纯真。他的道德品质是真实而天真的,无法用言语来称颂和形容。这种真诚和纯真是他与众不同之处的体现,也是他深受人们敬仰的原因。

接下来的两句“偶泛仙舟来泽国,回先生后见先生”描述了主人公的经历。他偶然乘坐仙舟来到这个国度,见到了皇甫清虚。这里的“仙舟”可能是隐喻,表示主人公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方式来到这个国度,以他的真诚和高尚品质与皇甫清虚相遇。

整首诗词通过对主人公的赞美,表达了对真诚和高尚品质的追求。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利和功利的社会中,要保持真诚和纯真的品质,以及对道德和美德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崇敬,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作者介绍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里仁巾几寂,遗懿满瞻听。济美珪璋质,流芳琬琰铭。纸灰霏似雪,卷泣洒将冰。念念存伽释,超超拔九冥。

有奕明堂,万方时会。宗予圣考,作帝之配。乐酌虞曲,礼从周制。厘事既成,於皇来塈。

晚色动边思,去年犹未归。戌楼人已冷,目断望征衣。

昔年曾读子厚集,梦寐彼州山水佳。循良今慰远人望,潇洒仍惬旷士怀。楼头打鼓散群吏,林下啼鸟眠高斋。政閒境胜足佳句,好写大字镌苍崖。

茶山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李杜陈黄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

四面白波声,中流翠峤横。望来堪目断,上彻始心平。鸟向天涯去,云连水国生。重来与谁约,题罢自吟行。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淳熙天子,御图三七。协气所钟,嘉禾乃出。巴夔之山,亘连阡陌。或两其歧,或六其脊。惟是西门,近郊所植。六六同颍,函三为一。兹诚创见,图写漏逸。乃知人为,不逮天力。上方寅畏,摈华务实。臣不敢献,私志于室。采诗之官,汗青之笔。编诸诗书,示此其质。

南州君去为寻医,病色应除似旧时。久别莫忘庐阜约,却来须有洞庭诗。金陵往岁同窥井,岘首前秋共读碑。两处山河见兴废,相思更切卧云期。

山房更近仙翁井,汲水僧归秋夜永。石上行吟万境空,白猨叫在青松顶。

他乡生白发,旧国有青山。(《贼平后送客还乡》。见《纪事》)。

北阙垂旒暇,南宫听履回。天临翔凤转,恩向跃龙开。兰气薰仙帐,榴花引御杯。水从金穴吐,云是玉衣来。池影摇歌席,林香散舞台。不知行漏晚,清跸尚裴徊。

昔公调鼎实,指顾九庙尊。郡国富士马,于今开塞垣。谁能起公死,为国守北门。

钟鸣山川晓,露下星斗湿。老夫梳白头,潘何埙篪集。

举公售浅戒深钩,学士谈根讳末流。万古斯文真一发,百年逢子散千愁。气雄声正师韩集,格重词妍似柳侯。天遣孤穷应有意,未追彖击莫轻休。

为别未几日,去日如三秋。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寸心宁死别,不忍生离忧。

平明择钵向风轻,正及隋堤柳色行。知尔禅心还似我,故宫春物肯伤情。

过云生谷暗,既雨却窗明。低燕争泥语,浮鱼逆水行。山川增秀色,草木有奇声。处处青秧满,长歌乐太平。

宫门两片掩埃尘,墙上无花草不春。谁见当时禁中事,阿娇解佩与何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