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杂咏 三高祠三首 范蠡

功成不恋上将军,一舸归游笠泽云。
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君。

作品评述

《姑苏杂咏 三高祠三首 范蠡》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范蠡的故事和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功成不恋上将军,
一舸归游笠泽云。
载去西施岂无意,
恐留倾国更迷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范蠡为主题,表达了他功成名就后不再留恋权势和军功,选择归隐自然的心境。范蠡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他曾经辅佐吴王夫差,帮助吴国崛起。然而,当他功成名就后,他选择了离开政治舞台,回到了笠泽(即太湖)的故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诗中的“一舸归游笠泽云”描绘了范蠡乘船回到笠泽的情景,船行云上,形容他的归隐之路如同融入了自然之中。接下来的两句“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君”则表达了范蠡离开时的心情。西施是春秋时期吴国的美女,范蠡曾经与她有过一段感情。这两句诗意呼应了范蠡离开政治舞台的原因,他担心如果留在吴国,会因为对西施的留恋而再次陷入纷争之中,进而迷失自己。

整首诗词通过范蠡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功成名就后的人生选择的思考。范蠡选择了离开权势和纷争,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种追求自由和超脱的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广泛赞美和推崇,也是中国文人士人生观的一种重要表达。

诗词推荐

神仙神山罗与浮,二山东来几千秋。蓬莱夜半失左股,龙惊虎噉玉女愁。至今两山翠欲滴,却与蓬莱比山色。黄色作桥通九霄,水晶为帘挂千尺。神仙旧说何涉茫,神仙窟宅今何望。仙翁在山泉水香,仙翁飞去松风长。我将浣手扣玉户,乞杯长生九霞觞。

十年再宿金峰下,身世飘然岂自知。山谷有灵应笑我,纷纷南北欲何为。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临殁口吟》)

远宦风波隔,归期岁月频。天形孤鸟晚,烟色大江春。驿路向山郭,船樯留估人。高台望不极,空使鬓华新。

镂冰叠雪斗轻盈,碧瓦朱栏相照明。想得彭园富春色,数枝春色岂无情。

同簉儒宫把一觞,鹿鸣伐木奏深堂。要防技痒论文地,莫忆前宵放酒狂。

平生子吕子,妙语总关心。忽得诗三百,端胜书万金。愔愔醒睡眼,炯炯净烦襟。何以报嘉惠,空惭绿绮琴。

暗中蛛网织,历乱绮窗前。万里终无信,一条徒自悬。分从珠露滴,愁见隙风牵。妾意何聊赖,看看剧断弦。

皎皎石上月,飕飕松下风。清绝谁领会,倚仗送飞鸿。

一池秋水疏星动,寒影横斜。满坐风花。红烛纷纷透绛纱。江湖散诞扁舟里,到处如家。且尽流霞。莫管年来两鬓华。

寒力欺谁得?知侬典却衣。暮禽差慰眼,不作一行归。

一沮寄江干,十载山青水碧。山水大无余意,有故情难识。故情难识有谁知,衣残更头白。别后是人安稳,只楚吴行客。

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

颜子昔短命,仲尼惜其贤。杨生亦好学,不幸复徒然。谁识天地意,独与龟鹤年。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石屏老,长忆少年游。自谓虎头须食肉,谁知猿臂不封侯。身世一虚舟。平生事,说着也堪羞。四海九州双脚底,千愁万恨两眉头。白发早归休。

寅杓乍正,瑞云开晓,罩紫府宫殿。圣孝虔恭,率宸庭冠剑。上徽称、天明地察,奉玉检、璇耀金辉,仰吾君,亲被衮龙,当槛俯旒冕。中兴明天子,舜心温凊,示未尝闲燕。礼无前比,出渊衷深念。赞木父金母至乐,万亿载、日月荣光俱欢忭。罗绮管弦开寿宴。

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长萦尧母门。

汉家九陛飞秋霜,公卿会立朝明堂。王生何人谈老黄,廷辱廷尉理不山。廷尉跪结袜,有如壮夫出胯下,面无惭色神洋洋。君不见黄石公进张良,夏侯章诋孟尝,长者之名从此扬。

休向尊前诉羽觥,百壶清酌与君倾。身同绿树年年老,事比红尘日日生。六国英雄徒反覆,九原松柏甚分明。醉乡路与乾坤隔,岂信人间有利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