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右散骑常侍舒国公褚公挽词

阳翟疏丰构,临平演庆源。
学筵尊授几,儒服宠乘轩。
审谕留中密,开陈与上言。
徂晖一不借,空有赐东园。

作品评述

《故右散骑常侍舒国公褚公挽词》

阳翟疏丰构,临平演庆源。
学筵尊授几,儒服宠乘轩。
审谕留中密,开陈与上言。
徂晖一不借,空有赐东园。

中文译文:
阳翟(地名)风景秀丽,土地肥沃。
临平县(地名)祭祀庆贺的源泉。
学宴上受尊宠,官服上乘轩舆。
得到朝廷的嘉许,受到封官赏赐。
文案留在内廷,秘密商议。
参照上奏,提出言论。
徒有明亮的光芒,却不能借助他人之力,
只得享有东园的恩赐。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颋挽词写给故右散骑常侍舒国公褚公(舒国公褚公去世)的作品。诗词通过描绘阳翟的风景和临平县的庆祝活动,展现了舒国公在政治和学术领域的成就和受到朝廷的重视。诗中提到了舒国公受到的尊宠和赏赐,但也暗示了他在一些重要事务上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他的见解并不仅仅是受到他人的影响。而最后两句“徂晖一不借,空有赐东园”,表达了作者对于舒国公辞世时没有人能辅助的遗憾与无奈,尽管朝廷曾赐予了他很多荣誉,但最终只能空有这样的恩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舒国公在政治和学术上的成就和地位。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描写和押韵手法,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全诗以“阳翟”和“临平”两处地名作为开头,通过写景引发对舒国公成就的想象。文人雅士们在学术宴会上崇拜舒国公,他的政治地位也备受尊重。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遗憾,舒国公在政治上虽然受到尊重,但在关键时刻却没有人能为他提供帮助,这也暗喻了政治、人情复杂的一面。整首诗凝练而含蓄,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舒国公的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苏颋的轶事典故

思如泉涌

  唐隆政变后,苏颋负责草拟诏书。他随口述说,让书吏抄写,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当。书吏多次对他道:“请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们记不过来,恐怕会把手腕累坏。”宰相李峤叹道:“苏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

不让前朝

  开元初期,苏颋、李乂担任中书侍郎,主掌文诰。一次,唐玄宗对苏颋道:“则天朝有李峤、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冠当时。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们逊色。”

子过其父

  宋璟与苏颋一同执政时,关系融洽。苏颋遇事多谦让宋璟,对宋璟提出的意见,也尽力襄助。宋璟对人道:“我与苏氏父子,前后同时为相,苏仆射(苏瑰)宽厚长者,乃是国器。然而在对朝政提出建议以及处理政务的精敏程度方面,苏颋胜过他的父亲。”

不易忠节

  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索取库钱,购买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等物,苏颋却不肯给钱。有人劝道:“您远离京都,不要忤逆皇帝。”苏颋道:“英明的皇帝不会以私人喜爱来夺取公众利益,我又怎能因远离京都而改变忠臣的节操?”

遗书止寇

  巂州蛮酋苴院勾结吐蕃,欲入侵唐朝。苏颋时任益州长史,他抓获一个间谍,不顾官吏出兵征讨的请求,修书给苴院,道:“不要这么做!”并将间谍送还。苴院羞愧不已,从此不敢再动入侵之念。

玄宗罢猎

  苏颋出葬时,唐玄宗在咸宜宫游玩,正欲前去打猎,得知消息后,悲伤的道:“苏颋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游乐。”于是返回宫中。

苏颋的家庭成员

父亲:苏瑰,官至尚书左仆射。

兄弟:苏诜,官至徐州刺史。

兄弟:苏冰,官至虞部郎中。

兄弟:苏乂,官至职方郎中。

苏颋的生平

早年经历

  苏颋自幼聪明过人,能一目数十行,过目不忘,后考中进士,授为乌程县尉,又被举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累迁至监察御史。702年(长安二年),苏颋奉命复核来俊臣等酷吏所处理的案件,为负冤者洗脱冤屈。

累任要职

  706年(神龙二年),苏颋升任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又拜中书舍人,专掌文诰。当时,苏颋的父亲苏瑰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二人同在朝中掌管枢密,荣耀一时。不久,苏颋改任太常少卿。

  710年(景云元年),苏瑰病逝。唐睿宗命将苏颋夺情,授为工部侍郎。苏颋上表推辞,唐睿宗又命李日知前去传旨。李日知回奏道:“臣见到苏颋悲痛欲绝的样子,实在不忍心说什么,担心他会发生意外。”唐睿宗只得允许苏颋守孝三年。

  713年(开元元年),苏颋守孝期满,就任工部侍郎。后来,唐玄宗问宰相道:“有从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答道:“陛下任用贤能,何必计较其资历呢?”唐玄宗遂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知制诰,又让他袭爵许国公。

担任宰相

  716年(开元四年),苏颋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并与侍中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

  718年(开元六年),唐玄宗下诏严禁恶钱流通,并收缴民间私钱,熔铸为式钱,以致京师人心浮动,各项交易几乎停止。苏颋与宋璟上奏朝廷,建议由太府出钱二万缗,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可供官府使用的滞销物品,并允许两京官员预支官俸,使得良钱流入民间。

  719年(开元七年),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其子王守一请求援用窦孝谌的先例,修筑五丈一尺高的坟墓。唐玄宗同意,但苏颋极力反对:“根据礼制,一品官墓高一丈九尺,陪葬皇陵者也只是高出三丈而已。窦太尉的坟墓,已经受到指责,只是当时无人指出它的过失,现在怎能重犯这样的错误!臣等对此再三劝谏,只是欲成就皇后美名。”唐玄宗大悦,赏苏颋绢帛四百匹。

晚年生活

  720年(开元八年),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离。苏颋到任后,招募戍卒,开掘盐井,冶炼铁器,通过盐铁来赚取钱财,购买谷物,充实粮库。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苏颋随驾前往,并撰写朝觐碑文。十二月,唐玄宗采纳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议,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务分为十铨,命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在洛阳南门举哀,并废朝两日,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诗词推荐

万竹蟠山喉不乾,两龙潜水气犹寒。郡斋见说真图画,公退何妨一倚栏。

忆昨鬓毛殊未白,斑斑已复见于诗。天公嫌汝底相耗,故遣齐生不待衰。

江流自在水风轻,云去天来半欲晴。雨岸东西三十里,李花独树隔江明。

燕雀翩翻夏屋深,成溪桃李已成阴。黄鹂深处无人见,时有清风递好音。

木郁郁兮有蠹生之,穴冥冥兮木窾以委。皇赍于鴷兮厥尔夷。朝于木瘿兮莫于木枝,蠹宿于根兮而鴷不知,厦将堕兮其何以支。

鸟道穿云望峡遥,羸蹄经宿在岧峣.到来山下春将半,上得林端雪未消。返驾王尊何足叹,哭途阮籍谩无聊。未知遇此凄惶者,泣向东风鬓欲凋。

朋旧相望天一涯,登高结伴只邻家。秋风自欲吹纱帽,衰鬓何曾泥菊花。药市神仙思益部,糕盘节物记京华。自怜病後欢悰薄,小醉归来日未斜。

不醉百花酒,伤心千里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出处离心尽,荣枯会面稀。预愁芳草色,一径入衡闱。

胶身名爵。醉心糟粕。正可束之高阁。庙堂谁信是行窝,更高似、尧夫一着。胸中磅礴。眼前寥廓。与物元无城郭。自从席末挹春风,觉二十

勋华不并世,揖逊无余传。缅彼巢与津,佳兵岂其天。履霜一何微,坤冰一何坚。谁谓知几人,尚俟观伊川。斧衮了不公,正闰杂纪年。岂拟王仲淹,而愧鲁仲连。

山僧不厌野,才子会须狂。何处销君兴,春风摆绿杨。

江风吹雨逐人来,行过山前首重回。绝顶隔云看不见,石棱崖角独崔嵬。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远游旅食荒山里,竹鼠山鸡污刀几。鸣鞭走送来扣门,眼明忽见衔环子。江南今秋禾黍熟,场间啄穗惊不起。正缘一饱堕网罗,包里头颅行万里。登盘始欣不负腹,下箸未及先染指。略须沃酒助甘腴,更觉披绵愈丰美。使我转忆江湖乡,水珍海错那可忘。十年不风尚能说,楚人未数鲤与鲂。

犬眠花影地,牛牧雨声坡。

的的堕芊苍,茫茫不记年。几逢疑虎将,应逐犯牛仙。择地依兰畹,题诗间锦钱。何时成五色,却上女娲天。

重阴雪意正商量,岂似师心径绝江。识破须弥山句否,任交幡影上云窗。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家国伤冰泮,妻孥叹陆沉。半生遭万劫,一落下千寻。各任汝曹命,那知吾辈心。人谁无骨肉,恨与海俱深。

等得轻晴便一来,逢化不住恐花猜。丁宁莫挂桄榔去,怕损亭前称意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