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唐顺之的《登喜峰古城时三卫贡马散牧塞外》
拼音和注音
jué dǐng gū fēng jiàn fèi guān , duǎn yī luò rì shì jī p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落日:(名)夕阳:~余晖。
绝顶:(副)极其;非常:聪明~。②(书)(名)最高峰:会当凌~,一览众山小。
孤峰:孤立高耸的山峰。孤高,高洁。
短衣:指带短下摆或短后摆的紧身上衣。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原诗
绝顶孤峰见废关,短衣落日试跻攀。
三秋豹旅方乘障,万里龙媒正满山。
候雁似随乡思去,寒花将送使臣还。
筹边迂薄真无补,空望伊吾抵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