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跋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
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作品评述

狼跋翻译及注释

翻译
老狼前行踩下巴,后退又踩长尾巴。公孙挺着大肚囊,脚穿红鞋稳步踏。
老狼后退踩尾巴,前行又踩肥下巴。公孙挺着大肚囊,品德声望美无瑕。

注释
⑴跋(bá):践,踩。
⑵胡:老狼颈项下的垂肉。朱熹《诗集传》:“胡,颔下悬肉也。”
⑶载(zài):则,且。疐(zhì):同“踬”,跌倒。一说脚踩。
⑷公孙:国君的子孙。硕肤:大腹便便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硕肤者,心广体胖之象。”
⑸赤舄(xì):赤色鞋,贵族所穿。几几:鲜明。《毛传》:“几几,绚貌。”朱熹《诗集传》又以为是“安重貌”。
⑹德音:好名声。朱熹《诗集传》:“德音,犹令闻也。”不瑕:无瑕疵,无过错。瑕:疵病,过失。或谓瑕借为“嘉”,不瑕即“不嘉”。

狼跋鉴赏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长期以来即有美刺两种观点相对立。旧说是“赞美”,现代研究者则多判为是对贵族“丑态”的“讽刺”。持美诗说者或径取前人成说,不予发挥;持刺诗说者大都以“狼固非喻圣人之物”为据;或言狼喻管蔡小人之流,曲意弥缝,二者均未对《豳风·狼跋》一诗之比兴特点作深入体察。主赞美者,着眼在“赤舄几几”“德音不瑕”,这只能是颂赞;但“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的比喻,却分明带着揶揄的口吻,与“赞美”并不协调。主讽刺者,着眼在喻比公孙的“狼”,既凶残、又狼狈,若非讽刺,不会以此为喻。此诗以狼之进退形容公孙之态,亦非必含有憎恶、挖苦之意。闻一多指出,《豳风·狼跋》“对于公孙,是取着一种善意的调弄的态度”。还有一种观点,把“狼跋其胡”解释为天狼星停滞在尾宿,认为这是一首讽刺的山歌,讽刺公孙贵族不懂、不关心天象的变化而只关心自己的鞋子。

  此诗二章,入笔均从老狼进退的可笑之态写起。但体味诗意,却须先得注意那位“公孙”的体态。诗中一再点示“公孙硕肤”。“肤”即“胪”,腹前肥者之谓;“硕胪”,则更胖大累赘了。一位肥硕的公孙,而穿着色彩鲜明的弯翘“赤舄”走路,那样子一定是非常可笑的。“舄”是一种皮质、丝饰、底中衬有木头的屦,形状与翘首的草鞋相仿。据闻一多考证,周人的衣、冠、裳(下衣)、履,在颜色搭配上有一定规矩。公孙既蹬“赤舄”,则其带以上的衣、冠必为玄青,带以下的韠、裳则为橙红,还有耳旁的“瑱”、腰间的“佩”,多为玉白。正如闻一多所描摹的,给公孙“想像上一套强烈的颜色……再加上些光怪陆离的副件(按:即瑱、佩之类)的装饰物,然后想像裹着这套‘行头’的一具丰腴的躯体,搬着过重的累赘的肚子,一步一步摇过来了”(《匡斋尺牍》)——这便是诗中那位贵族“公孙”的雅态,令人见了会忍俊不禁,而生发一种调侃、揶揄的喻比欲望。

  然后再体味“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的比喻,便会忽如搔着痒处,而为此喻之维妙维肖绝倒了。古人大抵常与校猎、御射中的猎物打交道,对于肥壮老狼的奔突之态早就熟稔。所以《易林·震之恒》即有对此形态的绝妙描摹:“老狼白獹(即“胪”),长尾大胡,前颠从踬,岐人悦喜”。此诗对公孙的体态,即取了这样一只腹白肥大、“前颠从踬”的老狼作喻比物。闻一多对此二句亦有精彩的阐发:“一只肥大的狼,走起路来,身子作跳板(seesaw)状,前后更迭的一起一伏,往前倾时,前脚差点踩着颈下垂着的胡,往后坐时,后脚又像要踏上拖地的尾巴——这样形容一个胖子走路时,笨重,艰难,身体摇动得厉害,而进展并未为之加速的一副模样,可谓得其神似了。”(《匡斋尺牍》)

  本来,这样的调笑,对于公孙来说,也确有颇为不恭之嫌的。但此诗的分寸把握得也好,一边大笑着比划老狼前颠后踬的体态为喻,一边即又收起笑容补上一句:“您那德性倒也没什么不好!”“德音不瑕”句的跳出,由此化解了老狼之喻的揶揄份量,使之向着“开玩笑”的一端倾斜,而不至于被误解为讥刺。所以其所造成的整首诗的氛围,便带上了一种特有的幽默感。

狼跋创作背景

  从《毛诗序》到清代学者,大多认定这首诗所说的“公孙”即“周公”。诗以“狼”之“进退有难”,喻周公摄政“虽遭毁谤,然所以处之不失其常”。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赞美周公摄政,虽遭四方流言、幼主致疑,却处变不惊,王业终成,而又功成还政,圣德无瑕。闻一多《匡斋尺牍》则以为,诗中的“公孙”究竟是豳公的几世孙,“我们是无法知道的”,故只要将他看作是“某位贵族”即可。闻一多还依据“德音”在《诗经》中的运用,多见于“表明男女关系”,而推测这是一位妻子,对体胖而性情“和易”“滑稽”的贵族丈夫开玩笑的诗。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断木喙虽长,不啄柏与松。松柏本坚直,中心无蠹虫。广庭木云美,不与松柏比。臃肿质性虚,圬蝎招猛觜。主人赫然怒,我爱尔何毁。弹射出穷山,群鸟亦相喜。啁呼弄好音,自谓得天理。哀哉彼鴷禽,吻血徒为尔。鹰鸇不博击,狐兔纵横起。况兹树腹怠,力去宜滨死。

诗经

中和节後社前时,春到园林最晚枝。弄水不冰携扇手,登台犹粟向风肌。鸟乌声里山光湿,花柳阴中日脚迟。北望翟园春正闹,海棠锦绕雪荼蘼。

诗经

试望许西偏,湖光浸晓烟。岸痕添宿雨,草色际平田。夏木阴犹薄,朱荷出未圆。人闲绿波静,幽鹭插头眠。

诗经

不修仁德合文明,天道如何拟力争。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诗经

楚天清绝。苇岸兰汀,素秋时节。帘卷湘鬟,香飞云篆,叵看轻别。明朝底处关山,算总是、愁花恨月。白马江寒,黄牛峡静,小梅初彻。

诗经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诗经

艇子飘摇唤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有人隔岸频招手,和月和霜剪取来。

诗经

常惭无才动有权,十年乡里但留连。养成答飒人应笑,学得支离自谓贤。三馆旧游层汉上,一麾今守乱峰前。幸逢别驾如张轨,免对苏章说二天。

诗经

人生百年间,何殊旅亭客。少壮不可留,渐觉衰老迫。纵使功业成,谁能免形役。长歌归去来,山中煮白石。

诗经

疏明瘦直。不受东皇识。留与伴春终肯,千红底、怎着得。夜色。何处笛。晓寒无奈力。若在寿阳宫院,一点点、有人惜。

诗经

同时两郡冠乡书,屈指俄经一纪馀。顾我冗涂移蹇足,羡君荣路驾奔车。方从解绂辞岩邑,已见飞章厌石渠。自古盖棺人事定,未应今日较龙猪。

诗经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阴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日送行尘。东□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诗经

新醅引睡睡味浓,有如猩唇荐驼峰。屏深毡暖衾裯重,鼻端雷起骜儿童。床头兰缸缀玉虫,双瓶汤熟炉正红。梦回起坐夜未中,凭几困睫犹瞢瞢。霜风凋尽玉井桐,月落翠雾凄房栊。一杯甖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诗经

丹田固蒂。旋引灵泉频溉济。渐长黄芽。风撼孤根一径斜。美金花发。艳放清香初破甲。煎插银瓶。兼炷龙涎献上清。

诗经

心不能安总是魔,亭亭孤塔镇岩阿。倘无佛力三千行,奈此丘蛇井鼠何。

诗经

小鸭看从笔下生,幻法生机全得妙。自知力小畏沧波,睡起晴沙依晚照。

诗经

耿介绝依凭,清虚尚饮冰。悟明中观论,度越小乘僧。梦已三生破,神应九品升。法门谁得髓,石塔冷孤灯。

诗经

秋水寒鱼白锦鳞,姜花枨实献芳辛。东坡玉糁真穷相,得似先生此味珍。

诗经

仲氏气无前,为文思涌泉。飘然落笔地,时出疾邪篇。杶干要经雪,骅骝行著鞭。凄凉悲故客,不及见华颠。

诗经

送儿上前线,气壮情亦怆。五龄父罹难,家贫缺衣粮。十四入行伍,母心常凄伤。烽火遍华夏,音信两渺茫。昔别儿尚幼,犹著童子装;今日儿归来,长成父模样。相见泪沾襟,往事安能忘?父志儿能继,辞母上前方。

诗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