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作品评述

诗词:《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中文译文:
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我吃着稀粥,中午无法品尝美味;夜晚炉中无炭火。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白天我躲避在席子上,狂烈的风吹袭帘幕。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你劝我不要厌弃这种生活,为什么你还要叹息呢?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长年来作客在外,尘土弥漫,没有妻子来帮忙做饭。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他们对我寒暄慰问,安慰我已经白发苍苍,而我弟弟即将成为举人。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岁月匆匆又一年晚,我想回到淮水和洪泽湖畔。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古人一生中只养活一天所需,不用成为高官显爵。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田园生活需要辛勤劳作,我渴望回归田园耕耘灌溉。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我已经行动了,朋友你说得没错,但时光还不适宜嬉戏玩乐。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虽然背负着米袋,但我还有多余的力量,怎能没有读书为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现状和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读书学习的渴望。

诗中的"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表达了作者贫寒的生活状态,他只能吃稀粥、午餐无法吃到丰盛的菜肴,夜晚没有炭火取暖。这种生活的艰辛使他感到疲惫和无奈,但他却劝告自己不要厌弃这种生活,同时质问朋友为什么还要叹息。

诗中的"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表达了作者长期作为官员在外漂泊的辛酸,没有妻子来帮忙做饭。他感叹自己的孤独和辛苦,同时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诗中的"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他的弟弟即将成为举人,这让他感到欣慰和自豪。

诗中的"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他希望能回到淮水和洪泽湖畔,重新体验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诗中的"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方式的推崇,他认为古人能够以简单的生活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追求权势地位而放弃了田园生活。

诗中的"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的肯定,他愿意回归田园,亲自耕耘灌溉土地。

最后两句"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行动的决心和对时间的珍惜,他认为时光宝贵,不适宜用来嬉戏玩乐。虽然他背负着米袋,但他仍然有余力去读书学习。

整首诗通过真实而质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田园生活和读书学习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诗中融入了对家庭、友情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坚定和追求。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推荐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赤伏终休运,前营落大星。皇王空礼乐,江汉閟英灵。断垄牛羊入,空山草木青。经时须此牧,清泪洒泉扃。

裳古曲。仇仁近一诗精妙详尽,余词不能工也。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送我长芦舟一叶,笑看雪浪满衣巾。

以石名儿合谶言,奇机端可破苻坚。信乎有志终成事,逐将诛丕岂偶然。

燕城过长夏,乡思若为禁。故园松竹潇洒,久矣负幽寻。赖有仙坛诗伯,同寓玉堂清署,相顾意殊深。余暇尽谈笑,烦暑自消沉。绕长廊,临静砌,称闲心。飕飕树杪风至,流水入衣襟。尚愧无穷汗简,也预诸公奋笔,投迹是非林。何日了官事,倒佩脱冠簪。

出望月轮小,不如临海生。又疑今夜看,难比故乡明。立柏正无影,清猿偏有声。数家弦管外,传此照离情。

文章不辨演丝纶,失脚尘劳勿更论。茵壤飞花适然耳,一觞聊复伴黄昏。

万物权衡在莘,孰称社稷与君民。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

积雨欣始霁,清和在兹时。林叶既敷荣,禽声亦融怡。鸣泉来不穷,湖风起沦漪。西山卷余云,逾觉秀色滋。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青青初不改,似与幽人期。坐久还起步,堤边足逶迤。游鱼傍我行,野鹤向我飞。敢云昔贤志,亦复咏而归。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诗。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尝闻此山古灵壤,蛇虎绝迹欢樵夫。涛声半夜恐魂梦,石气五月寒肌肤。居人仿佛武陵客,户种橘柚收为租。高风欲起沙鸟避,明月未出霜猿呼。中有林屋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罗浮峨眉互通达,别有路往非人途。

三月湖天春昼长,东风飘暖草浮光。樱桃熟后游人倦,柳絮飞时燕子忙。

急雨前旬滞客筵,群葩何事亦翩翩。风长日暖东君醉,无限宫娃失翠钿。

堪笑修仙侣,烧金觅大还。不知消息火,只在寂寥关。鬓白炉中术,魂飞海上山。悲哉五千字,无用在人间。

蝶遶蜂游露满盘,芳条可惜折来残。我缘多病经春卧,砌下花开不暇看。

午风吹坼稻花香,晨雨翻掀稻叶凉。道中尘埃犹净尽,田间欢乐讵能量。

水养灵苗石养根,根苗都在小池盆。青青不老真仙草,别有阳春雨露恩。早起虚庭赋考盘,稻田新纳十分宽。呼童摘取菖蒲叶,验到秋来白露团。

四到蕲州,今年更是逢重九。应时纳祐。随分开尊酒。屡舞婆娑,醉我平生友。休回首。世间何有。明月疏疏柳。

纤手工夫,采丝五色交相映。同心端正。上有双鸳并。皓腕轻缠,结就相思病。凭谁信。玉肌宽尽。却系心儿紧。

嘉宾在何处,置亭春山巅。顾余寂寞者,谬厕芳菲筵。视听日澄澈,声光坐连绵。晴湖泻峰嶂,翠浪多萍藓。何以逞高志,为君吟秋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