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妃阁五首

玉盆沉李灩清泉,金鸭嘘空袅细烟。
自有梧揪障畏日,仍欣麦黍报丰年。

作品评述

诗词:《皇太妃阁五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玉盆沉李灩清泉,
金鸭嘘空袅细烟。
自有梧揪障畏日,
仍欣麦黍报丰年。

中文译文:
玉盆沉李灩清泉,
金鸭吹出轻缕细烟。
梧桐树自有遮挡,畏惧太阳的光照,
依然欣赏麦子和黍谷,感慨丰收之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由苏轼创作,描绘了皇太妃阁的美景和丰收的喜悦。整首诗通过描写景物和寓意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祝福和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赞美。

首先,诗中提到的"玉盆沉李灩清泉",描述了一幅美丽的景象。玉盆沉在清泉之中,李子飘浮在泉水上,形成了一幅宜人的画面。这里的玉盆和李子象征着贵族阶层的富贵和优雅。

接着,"金鸭嘘空袅细烟"描绘了金鸭吹出的细烟,轻盈地飘荡在空中。这一景象给人一种优雅、宁静的感觉,也暗示了皇太妃阁的境地。

然后,诗中提到了梧桐树,它被描绘成一种遮挡太阳光照的存在。这表明梧桐树的阴凉给皇太妃阁带来了舒适和宜人的环境。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丰收的欢喜和感激之情。麦黍作为主要的农作物,代表着丰收和富饶。作者欣喜于这丰收之年,感谢大地的恩赐。

整首诗以典雅的描写方式展现了皇太妃阁的美景,通过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隐喻手法,诗人苏轼将自然景物与人间丰收紧密联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武夫何洸洸,衣紫袭绛裳。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依倚将军势,交结少年场。探丸害公吏,抽刃妒名倡。家产既不事,顾盼自生光。酣歌高楼上,袒裼大道傍。昔为编户人,秉耒甘哺糠。今来从军乐,跃马饫膏粱。犹思风尘起,无种取侯王。

莺声求友乱缫车,兀坐翻思二客佳。乞得晚晴红照水,南坡东畔月侵阶。

山接青齐横翠黛,水兼汴泗入洪流。西风落日凭栏处,廊庙江湖总击愁。

食笋肥胜肉,胸吞千亩宽。汗青终日对,水墨一窗寒。吾子风流甚,此君冰雪完。每思参玉版,莫作北伧看。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夜床辗转恨明迟,晓发梳寒倚竹扉。树景纸窗风作色,蛩声壁罅月流辉。三杯白酒穷年客,满箧红尘隔岁衣。遥想白鸥江上路,蓼花枫叶雨霏霏。

野烧萋萋带雨痕,半山斜日近黄昏。驿亭阻绝来时路,烟火萧条战后村。倦鸟惊人移浦树,寒潮带月上江门。长年书剑催行色,白首惭孤报主恩。

蠡湖擘破亨衢开,山川钟作魁奇材。九关叫后入云岫,六阴卷出登蓬莱。著庭万卷了汗竹,粉闱胡事初先幞。非徒五马人生荣,正要急流刚扷足。章贡二水分西东,江右九郡斯为雄。亭横尘外眇四海,台插天表森孤峰。三百里水见沙碛,一十八滩如剑脊。醉读题咏呼坡翁,此是太守风月窟。

陈生将五十,无地堪栽竹。丈人门迳深,两面千竿绿。营营不好事,终日眉峰蹙。二气岂相宜,此君觉尘俗。琅玕诉失所,愿作陶家菊。赖有徐卿儿,往往知忘肉。

图书昭锡,典礼绍成。孙民何幸,教父储灵。钦承景贶,祗奉崇名。致虔寮册,垂祐黎扃。

终日空理棹,经年犹别家。顷来行已远,弥觉天无涯。白云意自深,沧海梦难隔。迢递万里帆,飘飖一行客。独怜西江外,远寄风波里。平湖流楚天,孤雁渡湘水。湘流澹澹空愁予,猿啼啾啾满南楚。扁舟泊处闻此声,江客相看泪如雨。

病体萦仍未肯安,益嗟气血顿衰残。更堪五日守风苦,殊觉一年行路难。

瞥眼繁华处处空,寒林独透一枝红。入时姿态人争羡,清韵须知冰雪同。

黄金络马首,白玉作马鞭。盘旋不肯去,墙外看秋千。

有伟屏岩稿,温淳撷众芳。波澜虽未阔,骨骼已先张。尽扫江湖气,且无蔬笋香。若参诗本旨,却恐费商量。

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虚心实腹养琼瑰。平地一声雷。唬杀三尸六贼。火里金莲开坼。自然显现个灵童。云步太虚中。

鸦报千林晓,梅供一枕香。晓来春思倦,余梦尚悠扬。

玉照梅开,三百树、香云同色。光摇动、一川银浪,九霄珂月。幸遇勋华时世好,欢娱况是张灯夕。更不邀、名胜赏东风,真堪惜。盘诰手,春秋笔。今内相,斯文伯。肯闲纡轩盖,远过泉石。奇事人生能几见,清尊花畔须教侧。到凤池、却欲醉鸥边,应难得。

一窗桃李夹垂阳,一卷离骚一炷香。闭眼坐来开眼笑,到笑言处是春光。

谁呵冻笔解吾愁,画到寒天欲尽头。渔子一蓑垂野钓,诗翁百尺倚江楼。光添几夜梅窗月,暖望明年麦陇秋。却忆半山服坡老,叉鱼奇韵费雕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