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过徐氏园林

回塘分越水,古树积吴烟。
扫竹催铺席,垂萝待系船。
鸟窥新罅栗,龟上半欹莲。
屡入忘归地,长嗟俗事牵。

作品评述

《秋日过徐氏园林》是唐代包佶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回塘分越水,
古树积吴烟。
扫竹催铺席,
垂萝待系船。
鸟窥新罅栗,
龟上半欹莲。
屡入忘归地,
长嗟俗事牵。

诗意:
诗人在秋天游览徐氏园林,回望塘水分隔两岸,古树蒙上了吴地的烟雾。清扫竹径催促铺设席子,垂下蔓藤等待系船。鸟儿偷窥新鲜的栗子裂缝,乌龟爬上莲花的一半。诗人多次来到这个遗忘归去的地方,长叹世俗事务的纷扰所困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访问徐氏园林时的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了对纯净、宁静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俗的厌倦之情。

诗中的回塘、越水、古树、吴烟等描绘了园林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受。扫竹、垂萝、系船等动作描写,则展现了园林中的人文气息。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诗的后半部分,鸟窥新罅栗、龟上半欹莲,表达了自然界中微小而纯粹的存在,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来对比人世的繁杂和浮躁。最后两句“屡入忘归地,长嗟俗事牵”,则显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满和对离开尘世的渴望。

整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包佶对自然和心灵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读者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宁静、纯净之境的追求,同时也引发思考自己在纷扰尘世中的处境与心境。

作者介绍

包佶,字幼正。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祕书监,封丹阳郡公。诗一卷。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登天宝六载杨护榜进士第,累官至祕书监。与刘长卿、窦叔向善。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晻暧秋旻气象浓,对时览物两无穷。才开又合烟光重,欲落还收雨意空。直恐客头先老白,却思日脚带斜红。天真不扰无馀感,谁似前溪下钓翁。

枕上还乡枕上回,更更点点把人催。雨将苔砌滴到晓,风拣荻帘疏处来。每到凋年每多感,不教睡眼不曾开。来霄我识华胥路,莫近茶瓯近酒杯。

柿叶铺庭红颗秋,薰炉沈水度衣篝。松风梦与故人遇,同驾飞鸿跨九州。

春浓面面透花香,秋皎团团转月光。窗户总空天是壁,如吾肺腑没遮藏。

堂上西风至,郊原岁事成。雨馀虹影落,云霁露华清。唧唧蛩鸣夜,飘飘雁渡晴。登临多物色,笔落竞纵横。

五代衰替,六合摧离。封疆穷据,兵甲竞驰。天顾黎献,涂炭可悲。帝避灵命,濬哲应斯。皇祖丕变,金钺俄麾。率土执贽,犷俗来备。瞻彼大卤,空此馀基。独迷文告,莫畏天威。神宗继统,璿图有辉。尚安蠢尔,罔怀格思。六飞夙驾,万旅奉徉。徯来发咏,不陈行师。云旗先路,台浆塞

御丹初出赏春霏,传是诸王与后妃。香雾渐深帘幙暗,日斜微见淡黄衣。

越城芳径手亲栽,红浅黄深次第开。不用小山招陷赋,身如强健日千回。

河畔虽同色,南宫淑景先。微开曳履处,常对讲经前。得地风尘隔,依林雨露偏。已逢霜候改,初寄日华妍。影与丛兰杂,荣将众卉连。哲人如不薙,生意在芳年。

[黄钟为角]魄生自西,照望太阳。下暨储神,贶施万方。节适风雨,富我困箱。共承嘉祀,惟以迪赏。

郡斋秋尽一江横,频命郎官地更清。星月去随新诏动,旌旗遥映故山明。诗寻片石依依晚,帆挂孤云杳杳轻。想到钓台逢竹马,只应歌咏伴猿声。

(古有荒王,忘戒慎道,以逸豫失国,故为《至荒》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国有世谟,仁信勤欤。王实惛荒,终亡此乎。焉有力恣谄惑,而不亡其国?呜呼亡王,忍为此心!敢正亡王,永为世箴。

半似清狂半白痴,不须人笑我心知。烟霞平日真成癖,山水中年却语离。错计浪随云出岫,感君能遣雨催诗。居然唤起还家梦,橘剌藤梢隔槿篱。

平如镜面,险似悬崖。不容拟议,岂属安排。闪电光中行活路,大悲院里赴村斋。

素秋向晚,岁华分付木芙蓉。萧萧红蓼西风。记得当时撷翠,拥手绕芳丛。念吹箫人去,明月楼空。遥山万重。望寸碧、想眉峰。翠钿琼珰谩好,谁适为容。凄凉怀抱,算此际、唯我与君同。凝泪际、目送征鸿。

抗议争封独犯颜,周陈只合共持难。若能坚守长陵约,不但刘安吕亦安。

思齐文母,盛烈对皇天。演宝祚千年。卿云复旦治功全。厌人世登仙。龙舆忽掩三川。彩仗属车旋。维清象舞告英宣。入诗颂歌弦。

花不能言意可知,令君痛饮更无疑。但持白酒劝嘉客,直待琼舟覆玉彝。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吾家岂与花相厚,更问残芳有几枝。

新晴物物有春意,正值一阳来复时。变化无穷俱是易,探原密处起乾知。

坤维以文瑞,民俗本柔淑。何代无战争,冤哉今尔酷。戎马塞里墟,劫钞遍林谷。平生金石交,屈指半鬼录。从子尤可哀,别归奉水菽。伯侄并伐殒,荼毒。探囊幅与书,吞声不忍读。昆岗烈西烯,宁辨石与玉。叩首一炉香,请为遗黎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