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元上人

七泽过名山,相逢黄落残。
杉松开寺晚,泉月话心寒。
祖遍诸方礼,经曾几处看。
应怀出家院,紫阁近长安。

作品评述

遇元上人者,唐朝齐己所作。诗歌描写了七泽从名山上经过,遇到了一个黄色的落叶。当时在寺庙中看到杉木和松树在傍晚时分敞开,山泉在月光下更显寒冷。诗人叙述了曾在各地受到祖师的礼遇,并多次在许多地方读经。他应该怀着出家的念头,寻找一个靠近长安的紫室出家庙。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七泽经过名山,
相遇黄色的落叶。
杉松在寺庙中展开,
泉水和月光间谈论着寂寞。
参拜许多方位的祖师,
读经在许多地方。
应该怀着出家的心思,
在紫室靠近长安。

这首诗歌以简洁而意味深远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经历和心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心灵对话的方式,表达了对出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黄色落叶和杉松展开的景象,以及寺庙中的泉水和月光,都带有一种宁静和寂寞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宗教事物的虔诚。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应该拥有出家生活的信念,并把出家寺庙的位置与长安相近作为最终的归宿。整首诗唯美而深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通过诗人的旅途经历和内心挣扎展示了个人对宗教追求的真诚和决心。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推荐

日长侍立南薰殿,圣主从容正开卷。内臣如鹄拥图书,诏许近前曾一见。玉躞金题照眼新,三王二李迹未陈。妙笔森芒洞冥漠,乃知今人非古人。归来三叹北窗下,开屏见此新图画。流淙百折挂石梁,古木寒松势相亚。木末何人一草庐,山泉之人昔所居。鸿胪寺里晚朝下,对此高堂心郁纡。

嫖姚北伐时,深入强千里。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策蹇南游忆楚朝,阴风淅淅树萧萧。不知无忌奸邪骨,又作何山野葛苗。

初阳散微和,晞露耿余明。引花吸其精,助我养修龄。人生凭化迁,日夜枯与荣。聊为寂寞游,放此真率情。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望乡台上秦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落日河桥千骑别,春风寂寞旆旌回。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江上危亭思黯然,追游陈游欲经年。别来西望应相忆,郢树荆门共一川。

名父飞凫席庆长,良人傅粉旧传芳。篮舆曾带阳台雨,花院俄沉婺宿光。表表门眉看列倩,诜诜兰玉有诸郎。不唯彩诰生前宠,更有丰碑自玉堂。

杨柳路尽处,芙蓉湖上头。虽同锦步障,独映钿箜篌。鸳鸯可羡头俱白,飞去飞来烟雨秋。

草头无数入松山,一遇将军都败还。试问当初战术何所,将军岩下水犹殷。

秋入阑干,亭亭波面虹千丈。一声渔唱。画个三高样。江上风波,更泛吴松浪。寒潮涨。石鱼酒舫。漫叟知何向。

雁稀秋色尽,落日对寒山。避事多称疾,留僧独闭关。心归尘俗外,道胜有无间。仍忆东林友,相期久不还。

石压笋斜出,崖县花倒生。

拔毫已付管城子,烂胃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

春暖莺簧绝,宵寒鬼燐微。美人应骨朽,华屋已灰飞。巷陌名空在,毗邻事总非。昔贤歌麦秀,不必泪沾衣。

貔虎直沙壖,严更护早眠。簇霜孤驿树,落日下江船。暂去非吴起,终休爱鲁连。平羌无一术,候吏莫加笾。

通身是口挂虚空,不管东西南北风。一等与渠谈般若,滴丁东了滴丁东。

雨丝吹冷透窗纱,忽饭东风管鬓华。岂为梅残便无恨,草生时节胜看花。

苎萝山下花藏路。只许流莺来去。吹落梨花无数。香雪迷官渡。浣纱溪浅人何许。空对碧云凝暮。归去春愁如雾。奈五更风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