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张太原送蒲桃

冷官门户日萧条,亲旧音书半寂寥。
惟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送蒲桃。

作品评述

《谢张太原送蒲桃》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词,表达了对张县令每年专门送来蒲桃的感激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冷官门户日萧条,
亲旧音书半寂寥。
惟有太原张县令,
年年专遣送蒲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官宦家门冷清萧条的景象,亲友的音信也变得稀少。然而,唯有太原的张县令每年都专程寄送蒲桃给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苏轼的感激之情。诗的开头,苏轼描述了官宦家门的冷清和亲友音信稀少的现状,反映了他离开家乡后的孤独和感伤。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县令每年都专程送来蒲桃,给了苏轼一丝温暖和关怀,使他感到无比感激。

蒲桃在诗中起到了象征的作用,代表着张县令的情谊和苏轼家乡的思念。蒲桃是一种香甜可口的水果,寄送蒲桃象征着张县令对苏轼的关怀和友谊的延续。这种友情的延续让苏轼感到安慰和温暖,尽管身处他乡,但他仍然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关怀和牵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张县令的感激之情,并通过描绘冷清的背景和张县令送来蒲桃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词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张县令的感激之情,并表现出苏轼对友情和家乡情感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汉得孤秦万弊时,当年丞相要无为。洛阳年少空流涕,谁谓书生果有知。

先生状貌古,瘦健若老鹤。秋风唳清霄,寒响满寥廓。一腹冰雪词,勿为俗人作。便可住鹅池,乾死守岩壑。

有分非难,是缘终合,采来还换须臾。少年培植,春意已敷腴。毕竟花多驻果,坚牢是、蚌老生珠。君知否,今番定也,颠不破翻琠。遥知纷瑞霭,十分郎罢,黄溢眉须。便何妨燕喜,剩买欢娱。况侍北堂难老,庭阶映、玉树森如。金荷劝,从教酩酊,扶醉看孙株。

吴淞江上是侬家,每到秋来爱荻花。眠未足,日初斜,起坐船头看落霞。

人禀天地气,乃物中最灵。性虽有五常,不学无由明。轮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绳。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仁义不远躬,勤勤入至诚。学既积於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尔曹直勉勉,无以吾言轻。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甲第金张馆,门庭车骑多。家封汉阳郡,文会楚材过。曲岛浮觞酌,前山入咏歌。妓堂花映发,书阁柳逶迤。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宁知书剑者,岁月独蹉跎。

公馆夜云寂,微凉群树秋。西曹得时彦,华月共淹留。长啸举清觞,志气谁与俦。千龄事虽邈,俯念忽已周。篇翰如云兴,京洛颇优游。诠文不独古,理妙即同流。浅劣见推许,恐为识者尤。空惭文璧赠,日夕不能酬。

长截邻鸡叫五更,数般名字百般声。饶伊饶舌争先晓,也待青天明即鸣。

谁无泉石趣,朝下少同过。贪胜觉程近,爱闲经宿多。片沙留白鸟,高木引青萝。醉把渔竿去,殷勤藉岸莎。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岭头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旧来闻说京师乐,香街十里春风箔。朝踏金梯入凤楼,暮下琼钩延翠幄。蛾绿梅花装,淑质兰蕙芳。笙歌枣下曲,琵琶陌上桑。宿酲未解莺催晓,玉珂策马长安道。解佩遗簪日日欢,不觉红颜醉中老。我谓京国皆繁华,何时飞走登云车。谁知著足缁尘底,八年飘泊空咨嗟。萧萧竹窗风暗度,

颍川城下两中秋,金气初凝火尚流。脾病家人不教饮,官厨好酒亦难求。

半掩柴门傍浅池,茅茨夹柳闹黄鹂。旧仓坼去安新囤,新篠添来补旧篱。煎茗吹炉呼幼妇,持箕扫地命童儿。庄家无可将勤意,数片亲舂糯米餈。

畴昔同声友,骞飞出凤池。风云一荡薄,日月屡参差。此别黄叶下,前期安可知。谁怜楚南树,不为岁寒移。

暂出城门蹋青草,远于林下见春山。应须韦杜家家到,只有今朝一日闲。

古往今来几过帆,天高地下一浮庵,与翁相见亦偶尔,一笑无言意自参。

黄发趋严诏,青宫启太微。园公方入侍,疏傅已言归。奏牍三千在,流年七十稀。无从奠难酒,老疾只沾衣。

秋光深处送春来,青叶扶疏数点梅。料是知君新酿熟,搀先九月菊花开。

我听髯张作,清于月夜笳。曹思先七子,杜老到三巴。有力能推拉,无疵可汰沙。文潜遗论在,霜露老蒹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