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特赠笔

书成痴,传成癖,平生识字真无益。
笔扛鼎,思涌泉,何如蹶张强弩弦。
管城雅贶情虽重,感此囏难拙於用。
君不见翠华南渡江,江路八百里。
胡儿饮马镜湖边,不逢汉兵胡自止。
只今城阙多旌旗,报国拟将雕面儿。
长星吐彗南扫北,转祸为福须乘时。
虎头心事不能已,劝君勿弄毛锥子。

作品评述

《士特赠笔》是宋代刘子翚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嬉笑怒骂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虚文浮华的文字表达方式的不满和嘲讽。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士特赠笔》的中文译文:

书写成了痴迷,
传承成了癖好,
终生识字实在无益。
扛着笔如扛鼎器,
思绪如泉水涌动,
何如像张弓弩弦那样劲急。

管城雅贡虽然情感深厚,
感慨于这困难而拙劣的运用。
你难道没见过翠华南渡江,
江水路途八百里。
胡人在马边饮酒,
在镜湖边停驻,
没有遇到汉兵胡人自然消停。

如今城阙上挂满了旌旗,
为国家报仇雕刻漂亮的面孔儿。
长星喷射彗星南扫北,
转祸为福必须抓住时机。
虎头人的心事无法停止,
劝你不要玩弄毛细的锥子。

《士特赠笔》的诗意和赏析:

《士特赠笔》通过夸张、幽默的表达方式,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盛行的虚文浮华的文字风气。诗中的“书成痴,传成癖”,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书法和文学却失去了实际意义的担忧和忧虑。他认为,识字并不是真正有益的,只注重书法技艺而忽视实际应用是没有意义的。

诗中通过对比虚文与实际生活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现状的不满和愤慨。描述了翠华南渡江、胡人饮马镜湖边的场景,暗示了南宋时期边疆的困境和战乱。而诗中的“长星吐彗南扫北”,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转祸为福、抓住时机改变局势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形象,表达了刘子翚对于当时虚文风气的批判和对实际应用的呼吁。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于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的期盼,展现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标格真清挟雪霜,母听新咏觉神伤。茶分鸿渐经中味,菊爱龟蒙赋时香。圃积玉多知学饱,囊装金少为贪忙。向来笑疾难医在,老笔空钞十卷方。

莫论尘土与烟霞,收拾襟怀即我家。絮帽蒙头霜月下,水村深夜看梅花。

中兴自是还明主,访旧胡为属老臣。从古风云由际会,归欤聊复养吾真。

鹁鸠晴雨报人知,更问农家底事宜。村落泥干收麦地,稻田水满插秧时。

沂水春风弄夕晖,舞雩意得咏而归。为何与点狂曾晢,个里须参最上机。

侏儒未用笑先生,孟博聊堪揽辔行。学有人民可尝试,诗须山水与逢迎。边夷岂识朝廷治,耕钓唯知吏政平。台阁时清多俊彦,萧生雅意未宜轻。

何人头不白,我白不因愁。只被人多欲,其如我不忧。不忧缘不动,多欲为多求。年老人常事,如何不白头。

至厚至深,其动也刚。精诚默通,或出其藏。神之言归,化斯有光。相我炎圃,万世无疆。

霜鬓我独谪宦,猬须子合封侯。老拙何劳咄咄,疏慵且复悠悠。

夜深青女湿微妆。

箅物昭陈,工祝告具。维羊维牛,孔硕孔庶。有嘉维声,加食宜饫。敛时五福,永膺岂胙。

西北有高楼,窈窱入空碧。徙倚遍栏干,杨花满行迹。不见行人归,但有杨花白。披襟向春风,为我传消息。春风不见知,此意无人识。

千金用尽教琵琶,一旦长抛巷柳花。回首红颜似尘土,绿珠不属季伦家。

田文养士天下无,撞钟列鼎倾金珠。入关几作秦囚拘,当时贵客如橛株。仓皇脱死托小夫,嗟哉所养非所需。

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

华鲸吼粥月朦胧,满意枝筇落手中。金碧三分录鹫岭,烟云高峙补陀峰。一贫未辦壮大严供,九品坚持忆念功。欲问耳极参透处,晓寒山静数声钟。

自见梅开后,相看不暂离。只因愁落去,不忍看繁时。佳实羹堪味,遗音角可期。牡丹专富贵,春尽却空枝。

几年乘兴住南吴,狂醉兰舟夜落湖。别后鹤毛描转细,近来牛角饮还粗。同餐夏果山何处,共钓秋涛石在无。关下相逢怪予老,篇章役思绕寰区。

所惧子不孝,何愁父失慈。涕流分出日,天定感还时。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