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严子陵钓台二首

中兴自是还明主,访旧胡为属老臣。
从古风云由际会,归欤聊复养吾真。

作品评述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是宋代张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中兴自是还明主,
访旧胡为属老臣。
从古风云由际会,
归欤聊复养吾真。

诗意: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考历史和个人的归宿。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对历史的思考来表达他对个人和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思考。诗中提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明主,一个是老臣,他们代表了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以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对历史的观察为背景,通过对历史和个人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国家兴盛和个人成长的渴望。诗的前两句"中兴自是还明主,访旧胡为属老臣",表达了诗人认为国家的兴盛取决于明智而明主的领导,而自己则是历经沧桑的老臣,为国家尽心尽力。这里的"中兴"指的是国家的复兴和繁荣。

接下来的两句"从古风云由际会,归欤聊复养吾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人生的反思。诗人认为历史的风云变幻是由各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所决定的,而自己的生活也是在这种风云之中。"归欤"表示回归,"复养吾真"指的是重新培养和发扬自己的真实才能和品质。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期望。通过对历史和个人的观察,诗人希望能够回归真实的自己,为国家的兴盛和个人的成长做出贡献。

诗词推荐

池北池南草绿,殿前殿后花红。天子千秋万岁,未央明月清风。

鴥[1]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棣,隰有树檖[2]。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野人无机心,触事少防卫。所至辄酣寝,屡堕穿窬计。孤亭夜深墨,风死雨初霁。有盗穴壁来,攘取逮衾袂。微思不敌怒,弱力鼓虚锐。起搏且复呼,可否难量势。谁云同室斗,函丈莫相继。两奴眠牖旁,矫首但睥睨。弃之倚柱休,盗亦从此逝。惭无牛缺贤,幸脱燕人毙。亡弓岂须求,失马

王钗半落珊瑚枕,金屋低垂翡翠帘。莫唤女医来问病,逢春自是可曾忺。

黄泥墙北打门频,白发来辞喜气新。欲买鲜鱼饲花鸭,商量明日饯归人。

水满方塘。菰蒲深处,戏浴鸳鸯。灿锦舒霞,红幢绿盖,时递幽香。天弓摇挂孤光。映烟树、云间渺茫。散发披襟,都忘身世,真在仙乡。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赤龙驾轮飞上天,倏东倏西昼夜旋。流光万古去不返,少壮翻手成华颠。阆风层城羽衣仙,方瞳绿发耕芝田。玉楼贮春春不老,蟠桃一实三千年。我欲访仙弱水隔,住世奈此急景煎,茫然无计相留连。打并万事不放到眼前,右杯右蟹拍浮百斛船。

佛灯谁我续光明,果若莲开大梦醒。香草有心持洁白,兰豪无脚湛寒青。默耕化外那知夜,真照壶中不觉冥。家世儿孙传底事,从教辉耀显门庭。

其 一英雄在何处?气概属山家。蚁布出入阵,蜂排早晚衙;野花团部伍,溪村拥旗牙。抱膝长吟罢,天边日又斜。其 二避世忘时势,茅庐傍小溪。灌畦晴抱瓮,接树湿封泥。乳鹿依花卧,幽禽过竹啼。新诗随处得,不用别求题。

前溪绿涨雨初晴,浮笠波心掌样平。伎俩由来只如此,放教急急奔前程。

秋风下,黄雀飞。禾田熟,黄雀肥。群飞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顷禾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精丸妙缴举辄违,乘时席势不可挥。一朝风雨寒霏霏,肉多翅重天时非,农夫举网惊合围。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缶仍相依,头颅万里行不归。北方居人厌羔豨,咀噍聊发一笑欷。

江路岁峥嵘,酸风更萧瑟。发兴访梅花,主盟得诗伯。孤芳有馀妍,初不带脂泽。香度竹篱短,影摇溪水碧。同时饮中仙,著我林下客。春槽沸滴红,满坐喧举白。浇胸独茗碗,臭林曾不隔。公今日边去,陛下正前席。请看枝头春,中有和羹实。反骚试与题,不碍心铁石。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腷膊鸡声夜向晨,东方飞景到云林。帘帏已是曈曈晓,庭户全无噎噎阴。可是梧桐长得地,也知葵藿久倾心。日边早晚来环赐,见说清光注意深。

杰观搀天出,欢声动地游。檐开六千里,槛枘九十洲。正以心期胜,居然眼法优。百年经几牧,今日见斯楼。

西风樵了谷,藤蔓络柴关。名在星河上,花开晓露间。秋空同碧色,晓日转红颜。若挂青松顶,翛然不可攀。

东冈准拟太丘来,竹洗尘根石拂苔。好客风廊俱有分,只愁高唱不容陪。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秋色侵肌骨,还将鬓色侵。自来难会宿,安得废清吟。竹露滋丛菊,邻钟觉曙禽。城中同此月,不起故山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