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去年腊雪已四白,五白六白农夫愁。
麦苗冻熟锄不得,菜心僵死何时抽。
常年梅花已烂漫,今乾乾没如枸囚。
枯枝尚黏红豆绿,细蕊初作苍蝇头。
纷纷黄雀狡於鼠,穷阎有粟争呼取。
老鸢自作攫肉谋,空屋狐狸夜相聚。
呜呼狐狸有屋尔得居,室中居人今在无。
或言白骨如白雪,雪亦有仁遮白骨。

作品评述

《春雪》是宋代诗人舒岳祥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的雪已经下了四次,五次,六次,农夫们都心生愁绪。麦苗冻得枯死,无法耕种,菜心僵硬,不知何时能抽出新芽。常年盛开的梅花已经凋谢,现在一片干燥,没有像枸杞一样的鲜艳。枯枝上还挂着红豆绿,花蕊初开,却不过如蝇头般细小。纷纷扬扬的黄雀狡猾地争夺老鼠的粮食,贫穷的人们争相呼喊着要分取。老鹰自己策划着夺取肉食的计划,空屋里的狐狸在夜晚相聚。唉呀,狐狸有了住处,能得到舒适居住,而房中的人却没有。有人说白骨就像白雪一样,但雪也有仁慈,会掩盖白骨。

这首诗以春雪为背景,描绘了农民们在严寒中的困境和生活的艰辛。雪的降临给农民带来了困扰,导致他们无法正常种植庄稼,生活陷入困顿。梅花凋谢的形象与人们的生活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贫困和无望的现实。诗中还通过黄雀争食、老鹰抓食等描写,表达了贫穷人们为了生存而相互竞争的残酷现实。最后,诗人以雪的仁慈来比喻人世间的温情和关爱,展示了对生活的一丝希望和安慰。

这首诗通过对春雪的描绘,以及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农民的苦难和无奈,同时抒发了对生活的渴望和对人间温情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类命运的交融,诗人凭借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怀,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作者介绍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摄官青琐闼。遥望凤皇池。谁云相去远。脉脉阻光仪。岱山饶灵异。沂水富英奇。逸翮凌北海。抟飞出南皮。遭逢圣明后。来栖桐树枝。竹花何莫莫。桐叶何离离。可栖复可食。此外亦何为。岂知鹪鹩者。一粒有余赀。

元佑登瀛盛古今,只今衰冷愧诸任。圣朝既有徐州相,得路仍知异日心。龌龊更无微价市,鹪鹩自爱一枝深。故同坎轲荆蛮徙,昔所悲歌今放吟。

开岁多休暇,官身亦暂闲。楼台先昼永,花柳向春悭。啼鸟随游辔,和风惬醉颜。更怜归路好,破墨数峰山。

河上微风来,关头树初湿。今朝关城吏,又见孤客入。上国谁与期,西来徒自急。

卫青开幕府,杨仆将楼船。汉节梅花外,春城海水边。铜梁书远及,珠浦使将旋。贫病他乡老,烦君万里传。

老态念百出,伧客无吴田。空收静中观,三叠能蹁跹。以之忘物多,此生休问天。

行役意匆匆,淹留计已穷。梦归无奈晓,病觉不禁风。忆橘园垂枳,沉鱼夜听鸿。悲秋成白发,赖未作衰翁。

草树惊全失,山河望转非。片时藏地险,底处极天围。楼半轻相逐,檐前急自飞。乘风还有意,故去点人衣。

久矣怀相与,翩然喜见临。清风生案□,短日过墙阴。王事何时暇,神州半陆沉。诸公宣力去,伴我水云深。

貌古眉如雪,看经二十霜。寻常对诗客,只劝疗心疮。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怡然无一事,流水自汤汤。

苍生起谢安,翠华拥吴岳。可以一木支,俯恐坤轴弱。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曹溪门下南来燕,终日呢喃话祖翁。话尽离微人不会,不如养羽候秋负。

溪边遵微径,林下陟荒级。逢僧衣蓝缕,对面日曛黑。堂空若无人,岩浅仅容席。流传昔闻诗,求访今罔获。

遵蒙本山下,渠激流且迅。无嫌万折劳,思回九里润。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老夫眼暗牙齿疏,七十未满六十余。故人欲尽谁与娱?独坐默诵小年书。北风日夜吹雨急,空村泥深屋茆湿。凤皇览德乃下集,可怜飞萤常熠熠!

谢了还开肯悟空,一年三十六旬中。相看谁有长春艳,莫道花无百日红。酡脸倚娇承舞雪,瘦枝扶力借柔风。四时常吐芳姿媚,人老那能与此同。

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重入鬼门关。也似人间。一双和叶插云鬟。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阑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