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德以充性,行以澡身。
二事在躬,日跻而新。
并驱贤科,得颜与隣。
不幸斯疾,命也莫伸。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文宣王及其弟子赞》是宋代皇帝宋高宗所作,表达了对文宣王及其弟子们的赞美与敬仰之情。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德行充实了他们的性情,
言行充满了洗涤身心之力。
这两件事都在他们个人身上发生,
日常进取,持之以恒不断更新。
他们并驱并封了贤能之才,
比邻近国的君王也同样受到了赞美。
可惜他们不幸患上了这样的疾病,
命运无法伸展他们的寿命。

诗意:
这首诗词以赞美文宣王及其弟子为主题,表达了对他们高尚品德与优秀行为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他们的德行和行为与日俱增,使得他们不仅在个人修养上有所进取,也在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作者特别强调了他们的才能与领导地位,并将他们与同辈国家的君王相比较,表明他们在才干和地位上并不逊于其他国家的君主。然而,不幸的是,他们却受到了一种无法摆脱的疾病的困扰,生命无法被延续。

赏析:
这首诗词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了对文宣王及其弟子们的赞美和嘉许之情。通过对他们的德行和行为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他们为人的高尚品质和对国家的奉献精神。他们既是个人修养的榜样,又是国家进步的推动者。同时,诗词揭示了文宣王和他的弟子们的悲剧命运,因为他们无法摆脱某种疾病的折磨。这种描述给人以深思,引发人们对命运和生命的思考。

总而言之,这首诗以简练的词句表达了对文宣王及其弟子们的敬仰赞美之情,同时也透过悲剧的命运反思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诗词推荐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九山方荡潏,三考伫良材。夏祖何屯圮,迁殛此山隈。空馀下泉客,谁复辨黄能。

仙裳宫袖拥龙舟,一夕兵来罢盛游。万户千门银烛冷,六军百职布袍秋。御桥路坏盘龙石,金水河成饮马沟。日暮胡笳和羌笛,舞儿羞见锦缠头。

流泉自清写,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

明月亦清哉,清风绝点埃。村童催睡去,野叟问禅来。乐事赏心夜,清风明月梅。夜深群籁静,猿鹤莫相猜。

俗归停驭重徘徊,破费林间雪一杯。留取半山看未了,火云时节约重来。

嫚侮群豪夸大度,可怜容得辟阳侯。

丹霞烧却木佛,翠微供养罗汉。一人左手抬,一人右手按。宾主既历然,吾道一以贯。师子独游行,岂复求侣伴。团圞擘不开,打鼓普请看。虽不直分文,倾国不肯换。

老僧搘竹面如灰,门闭寒云冷不开。车马纷纷多少客,端知不是爱山来。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月旦须终定,阳秋岂易评。麈毛空自落,牛耳可谁盟。好恶不相似,是非无太明。客来倦酬对,坚坐听松声。

紫云蹙繡被,团栾覆衣篝。浓薰百和韵,香极却成愁。

汝阴太史万签藏,酸枣先生六世芳。豹尾属车留不住,却寻陈迹海陵仓。

芳树何年到,西园梦里惊。不须重听汝,只是旧时声。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老仙旧地枕东城,古木参天警昼声。我亦愿为方外友,风流何必并时生。

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东西十万,南北八千。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点检将来,只见一边。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花过木阴合,溪云生暮凉。牛行响白水,鹭下点青秧。古寺宛如昔,稚松森已行。耆年不下榻,童子为烧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